未来的船舶避碰自动化系统
【摘要】: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船舶驾驶自动化的研究在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世界航运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船舶避碰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对利用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实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而由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自身的限制,使得所研制的自动避碰自动化系统必然受到限制,大部分是专家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难以完全实现船舶避碰自动化。本文试图利用从专家、学者对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的研究成果中得到的启示,根据未来海上避碰规则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提出未来船舶避碰自动化系统的构想及其决策算法。
|
|
|
|
1 |
施平安,陈文伟,王敬全,沈敏;基于神经网络的复合避碰专家系统研究[J];航海技术;2001年06期 |
2 |
张明铭;施朝健;;紧迫局面下船舶避碰的微分博弈方法[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谷彤昭,朱茂华,刘定宇;激光船舶定位及避碰系统软件的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4 |
陶源;AIS数据对两船会遇中自动避碰决策的影响初探[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5 |
张成钢,孙茂相;移动机器人在障碍物具有不确定性时的运动规划[J];机器人;2003年03期 |
6 |
刘宇宏;一种多元分层知识库在避碰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7 |
邹晓华;倪天权;;遗传算法在船舶转向避碰幅度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06年03期 |
8 |
王伟;邱云明;;对遇局面中的船舶避碰[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9 |
顾峰;CHB-1型双通道超声行车避碰仪[J];声学技术;1991年04期 |
10 |
郝燕玲,刘宇宏,孙枫,孙尧;航海避碰智能系统[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3期 |
11 |
李晔,庞永杰,由光鑫;同优先级的多水下机器人避碰控制[J];应用科技;2004年12期 |
12 |
吴楚成,边信黔;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AUV动目标避碰规划的方法[J];应用科技;2005年05期 |
13 |
晏洋;邹玉萍;;关于江海直达船舶航行特征的探讨[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9期 |
14 |
陈国生;杨皓森;刘文斌;;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航速的计算[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
15 |
李智超;罗野;;基于人工势场法的船舶航行避碰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8年07期 |
16 |
范懋基,张梅;工业机器人避碰路径启发式搜索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7 |
沈行正;雾中避碰的常见问题及难点探讨[J];航海技术;1999年04期 |
18 |
黄伟梧;;如何防范紧急避碰[J];安全与健康;2006年08期 |
19 |
郭党华;;AIS技术在航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2008年10期 |
20 |
何国新;陈哲;;浅谈船舶如何使用安全航速[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