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摘要】:于2010年4月到5月份对南中国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对2010年春季南海航次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样品分析,结合CHEMTAX软件反演推算出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生物量。该航次调查区域覆盖了南海北部,西沙,中沙和南沙等海区,研究内容包括上升流、中尺度涡旋、河口、近海与岛礁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海洋动力环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叶绿素a在陆架最高(19.16 mg/m~2),南海南部海盆区次之(15.74 mg/m~2),南海北部近岸最低(14.91 mg/m~2)。南海近岸主要以聚球藻和(28.04%)硅藻(23.96%)为主,陆架区以定鞭金藻4型(44.17%)为主,其次是聚球藻(16.95%)和青绿藻(16.07%)。相比于陆架区,海盆区定鞭金藻4型(30.05%)有所减少,pico-级的聚球藻(29.65%)和原绿球藻(18.56%)大幅增加。从CTD数据看出南海北部表层盐度普遍比南部高,光合色素数据表明北部表层聚球藻叶绿素a比南部多,但DCML的比南部少,且表层盐度和聚球藻水柱积分叶绿素a呈良好负相关(p0.01)。SSA显示越南东部海区出现冷涡,造成了叶绿素a,聚球藻垂直分布的抬升,同时硅藻叶绿素a出现了高值(332.86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