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浮游优势桡足类最适盐度研究
【摘要】:正根据1997~2000年东海海域(23°30'-33°00'N、118°30'-128°00'E)海洋调查资料,利用yielddensity模型,对东海19种优势浮游桡足类的盐度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各物种的最适盐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生态类型进行系统划分。结果表明,yield density模型能够较好拟合桡足类
|
|
|
|
1 |
田家怡;山东小清河桡足类与枝角类名录[J];海洋湖沼通报;1996年02期 |
2 |
汤鸿,李少菁;桡足类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因子[J];生态学杂志;1994年01期 |
3 |
林育真,李玉仙,郭沛涌,许士国;山东省东平湖桡足类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7年04期 |
4 |
谭烨辉
,黄良民
,董俊德
,王汉奎
,宋星宇;三亚湾秋季桡足类分布与种类组成及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J];热带海洋学报;2004年05期 |
5 |
李捷;蒲新明;梁彦娟;张乐;;中华哲水蚤室内培养装置及室内种群培养的初步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
6 |
谢平,高村典子;浅水草型湖泊──扁担塘中桡足类的群落结构(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7 |
王桂忠;吴荔生;李少菁;;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及其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
8 |
陈明秀;陈金生;;尤溪街面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3期 |
9 |
廖一波;陈全震;曾江宁;徐晓群;寿鹿;刘晶晶;江志兵;郑平;;海洋桡足类的热耐受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
10 |
曹文清,林元烧,张跃军;火腿许水蚤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6期 |
11 |
门荣新,杨官品,刘永健,管晓菁;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扩增及序列变异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5年01期 |
12 |
商栩,王桂忠,李少菁,黄加祺;九龙江口低盐区桡足类种类多样性最小现象的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3 |
赵文,宋青春,高放;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4 |
张光涛,孙松;南极夏季普里兹湾桡足类优势种的产卵量和种群结构[J];海洋与湖沼;2002年02期 |
15 |
李开枝;尹健强;黄良民;宋星宇;;珠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研究[J];生态科学;2007年02期 |
16 |
曾祥波;黄邦钦;;厦门海域小型浮游动物和桡足类的摄食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J];台湾海峡;2008年04期 |
17 |
杨位迪;杨青;林元烧;曹文清;;厦门港表层水体磷周转的生物学过程Ⅱ: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
18 |
冯坤;彭建华;万成炎;胡莲;邹曦;张志永;;三道河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3期 |
19 |
陈受忠;川江小型甲壳动物记述[J];四川动物;1983年04期 |
20 |
王岩,张鸿雁;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对海洋原甲藻摄食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