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橙色家系F_2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的研究
【摘要】:于2008年8月,采用"壳色协同选择"方法,在菲律宾蛤仔30个全同胞家系F_1中,挑选存活率最高的橙色家系作为亲本,进行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在家系选择实验中,橙色家系F_2继续保持了F_1存活率高的特点,平均存活率为84.87%比对照组平均存活率提高了13.57%,存活性状得到明显的改良;橙色家系F_2的生长性状出现近交衰退,各日龄的壳长均小于对照组,近交衰退率范围为12.28~16.99%。2)在家系内个体选择实验中,橙色家系F_2的生长性状得到改良,避免了近交衰退;在家系内获得了12.49(1.92)%遗传改进,选择反应为0.351(0.025),现实遗传力为0.202(0.014);从稚贝期30日龄开始,橙色家系上选组逐渐表现出生长优势,壳长大小顺序为:橙色家系上选组对照组家系内对照组。在60日龄和100日龄,橙色家系上选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选组、对照组与家系内对照组壳长差异显著(P0.05)。3)橙色家系F_2仍保持F_1的四条点状花纹,但橙色家系F_2在4月龄时,壳面背景颜色由白色-黄色-淡橙色-橙色呈连续的色度变化,以橙色个体居多;在8月龄时橙色家系壳面背景颜色为橙色和白色,橙色个体占92.67(4.16)%。本研究利用壳色协同选择、家系选择,个体选择的育种方法初步培育出经济性状优良、壳色和壳面花纹美观的橙色选育系,为菲律宾蛤仔高产、抗逆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
|
|
|
1 |
夏昆;崔艳;江莉;包建强;;贝类无水低温保活技术[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2 |
吕丽;郑峻峰;张峰;;大连地区几种食用贝类药物残留检测[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