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铜鱼的生物学及人工驯养研究进展
【摘要】:正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中上游江段一种特有的淡水洄游型鱼类。近年来,由于三峡工程和其他拦河水利设施的修建,加上长期的过度捕捞,圆口铜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物种保护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圆口铜鱼的人工养殖,仅限于零星的、试验性驯养,且多由于无法解决开口摄食、患小瓜虫病等问题而以失败告终,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与资料
|
|
|
|
1 |
俞志成;;野猪的养殖[J];华夏星火;2005年02期 |
2 |
高俊杰;潘永斌;陈海军;王东军;刘永祥;张冰;王潇;张居农;;野生及杂交盘羊的电刺激采精技术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11年04期 |
3 |
王云岭;高存;;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汉中大鲵成为地区渔业经济亮点[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5期 |
4 |
林衍峰;;大鲵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5期 |
5 |
汪玉如;汪志如;涂翔宇;吕霞;;棕黑锦蛇的研究概况及保护问题[J];蛇志;2011年02期 |
6 |
杜占军;杨桂梅;陈凤林;王建业;仝振祥;;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J];蚕业科学;2011年04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赵建华;杨德国;熊邦喜;朱永久;陈建武;;圆口铜鱼的生物学及人工驯养研究进展[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2 |
周灿;祝茜;刘焕章;;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种群动态[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3 |
谭德清;陈舜;孙宝柱;王剑伟;;圆口铜鱼配合饲料中最适蛋白质含量的初步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4 |
张富铁;刘焕章;王剑伟;谭德清;;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5 |
吴斌;罗毅平;谢小军;;圆口铜鱼幼鱼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6 |
万全;沈保平;袁兴玉;曹心张;;黄缘盒龟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
7 |
金灿彪;韦先超;王志坚;张耀光;;鲈鲤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8 |
姚银花;王定江;杨汉远;余志彪;吴朝斌;吴智涛;艾晓杰;;灰胸竹鸡消化系统形态解剖初探[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
9 |
张四春;张友存;杨崇保;;抚仙四须鲃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
10 |
周少翌;黄惟灏;吴佑民;王凯伟;连小敏;;瓯江鼋资源的调查[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