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孔亚珍丁平兴  
【摘要】:正在长江三峡工程2003年6月正式蓄水、南水北调工程动工的背景下,流域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势必会发生变化,长江口的滩槽自然演变以及长江口开发治理工程也会改变边界条件。研究海水交换与混合,污染物扩散和稀释,海岸侵蚀和淤积,海底地形分布和变迁,都必须了解余流分布和变化规律,特别对研究河口的泥沙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煥庭,徐海根,马相奇;长江河口入海航道治理研究[J];海洋科学;1983年04期
2 朱慧芳,恽才兴,茅志昌,汪思明;长江河口的风浪特性和风浪经验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3 刘杰;陈振楼;许世远;王东启;郑祥民;;蟹类底栖动物对河口潮滩无机氮界面交换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8年02期
4 唐玉杰;王永红;吴加学;沈焕庭;;长江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性的同步观测及其输运机制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5期
5 付桂;李九发;戴志军;吴荣荣;虞志英;;长江口南汇咀岸滩围垦工程潮流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4期
6 ;第一章 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区概况[J];东海海洋;1995年Z1期
7 徐双全;夏达忠;;上海市滩涂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水利经济;2007年03期
8 陈吉余,沈煥庭;有关长江河口治理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海洋科学;1983年02期
9 杨陇慧,朱建荣,朱首贤;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潮汐潮流场三维数值模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张怀静;长江口内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05年02期
11 李云;李道季;唐静亮;王益鸣;刘志刚;丁平兴;何松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J];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12 葛建忠;胡克林;丁平兴;;风暴潮集成预报可视化系统设计和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3 陈进兴,吴世炎,施纯坦;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沉积物中~(226)Ra的分布[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4期
14 曹文达,纪明侯,裘香荃,韩丽君;海洋腐植质的研究——Ⅲ.长江口及东海海水和沉积物中腐植质的分布[J];海洋与湖沼;1987年05期
15 姚野梅;长江口石油类污染状况调查[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6 赵保仁,李徽翡,杨玉玲;长江口海区上升流现象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17 端义宏,朱建荣,秦曾灏,龚茂珣;一个高分辨率的长江口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3期
18 刘启贞;李九发;程栋;陆维昌;李道季;陈邦林;;长江口海水和沉积物腐殖质的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19 刘红;何青;王元叶;孟翊;;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J];沉积学报;2007年03期
20 周淑青;沈志良;李峥;姚云;;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亚珍;丁平兴;;近几年长江口附近的余流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孔亚珍;丁平兴;;近几年长江口附近的余流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世伦;李明;;上海崇明东滩冲淤趋势分析[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姚庆祯;于志刚;陈洪涛;米铁柱;;长江口营养盐的输送通量[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吴自银;金翔龙;李家彪;;16万年来长江口至冲绳海槽高分辨率地震层序研究[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马继臻;;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贝类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及其变化趋势[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纪焕红;刘星;龚婉卿;叶属峰;;基于ASSETS的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评价——2005—2007年长江口富营养化状态分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胡学军;朱生雄;邬惠明;沙伟;;长江口东部海域赤潮发生条件分析与预报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陈沈良;谷国传;胡方西;周菊珍;;长江河口及其口外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高效江;张念礼;陈振楼;许世远;;长江口上海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长江口与胶州湾海水有机碳的分布、来源及与氮、磷的耦合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2 石晓勇;长江口营养盐、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贺宝根;长江口潮滩水动力过程、泥沙输移与冲淤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勇;长江口南汇东滩近岸水域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侯立军;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传松;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生消过程特征及其营养盐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高学鲁;中国近海典型海域溶解无机碳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8 孙百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光照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李雁宾;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季节性赤潮生消过程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李学刚;近海环境中无机碳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晶;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岩;黄河口、长江口pCO_2及水—气界面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蒋智勇;长江口底沙再悬浮及其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路川藤;长江口潮波传播[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张平;长江口营养盐结构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6 张衡;冬季黄海东海环流和长江冲淡水扩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明;近几十年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滩涂演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小峰;长江口盐水入侵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0年
9 马进荣;长江口风暴潮流场计算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10 刘巧梅;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营养元素N的累积、迁移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杰;长江口赤潮缘何日益频发[N];上海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章迪思 实习生 胡慧婷;海洋研究:从长江口进军深海[N];解放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毅;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污染“触目惊心”[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斌实习生 树承;长三角“狙击”赤潮[N];解放日报;2008年
5 丁涛;908专项ST04区块调查任务告捷[N];中国海洋报;2007年
6 记者 赵凡;去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高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张华明;长江口启建赤潮监测预警系统[N];解放日报;2011年
8 郑淑英;“十一五”我国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璇;三大河口海域生态恶化不容忽视[N];中国海洋报;2007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游历地心 探秘两极[N];文汇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