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节旋藻和螺旋藻转基因选择标记的研究

臧晓南  王高歌  张学成  
【摘要】:正 从节旋藻属和螺旋藻属中各选择了一株品系为实验材料,分别为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platensis FACHB341)和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ulsa FACHB351)。系统研究了这两个不同属的品系对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选择试剂的7种抗生素——氯霉素(Cm),氨苄青霉素(Amp),红霉素(Em),链霉素(Str),卡那霉素(Km),庆大霉素(Gm)和新霉素(Nm)的敏感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高歌,臧晓南,张宝红,张学成;螺旋藻对六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1年07期
2 耿亚红,李夜光,胡鸿钧,李修岭,苗凤萍;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年04期
3 臧晓南,张学成,王高歌,刘金姐,张晓辉,刘滨;节旋藻和螺旋藻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比较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3期
4 赵福慧;螺旋藻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年05期
5 彭黎旭,卓少明;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和生产利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李乐农,郭宝江;螺旋藻的生物化学及其基因工程研究[J];生命的化学;1998年03期
7 韩江;螺旋藻——超级绿色食品[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8年02期
8 郝涤非;螺旋藻的特性、利用与培养[J];生物学教学;1999年03期
9 尉淑珍;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10 ;螺旋藻——丰富的蛋白质资源[J];内江科技;1996年01期
11 ;螺旋藻——未来的粮食和能源[J];内江科技;1996年06期
12 张明峰;未来的纯天然高营养食物——螺旋藻[J];世界农业;1997年08期
13 骆华星,尹渭元;酶解法提取螺旋藻蛋白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1期
14 张湘昭,李岑;螺旋藻的培养技术要点[J];今日科技;1996年05期
15 范士忠;;螺旋藻,你了解有多少[J];科学24小时;2009年11期
16 曹明绪;神奇的螺旋藻[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3年08期
17 ;首例螺旋藻新品系[J];中国供销商情;2004年04期
18 王雁青;;螺旋藻——食用蛋白资源[J];生命世界;1984年03期
19 马贵武;螺旋藻的功能和应用──精细化学品的新课题[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20 杨志雷,林奇,汪善荣;新型饮料——螺旋藻保健饮料的研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为党;郭双生;唐永康;秦利锋;;“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气体交换规律研究[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姐;节旋藻藻蓝蛋白操纵子、Rubisco基因及节旋藻和螺旋藻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张晓辉;双向氢化酶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在节旋藻和螺旋藻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方庆;螺旋藻基因组结构分析和藻胆蛋白的适应性进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4 卢永忠;钝顶节旋藻cpcB基因上游序列结构功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王逸云;小球藻外源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其表达植酸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杨芳;螺旋藻和小球藻对碲的吸收代谢及生理生化响应[D];暨南大学;2008年
7 马增岭;阳光辐射变化对经济蓝藻螺旋藻形态、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8 张少斌;豌豆肌动蛋白异型体(PEAc1)的原核表达及其藻荧光探针的研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晋楠;螺旋藻种质与形态重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龚红梅;盐胁迫对螺旋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塔娜;节旋藻藻胆蛋白的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对果蝇生理特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扬;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AGB-AP02)全基因组测序及特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银红梅;螺旋藻/节旋藻原生质球制备和RAPD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谢彦广;钝顶节旋藻品系ZJU0137不同螺旋手性藻丝的构建与纯培养及形貌与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兴魁;钝顶节旋藻高浓度NH_4HCO_3耐受株诱变选育及二氧化碳浓缩机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贺鸿志;Se、Te胁迫对极大和钝顶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7 黄晖;节旋藻分类学地位及生产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李春艳;多选择标记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D];广西大学;2011年
9 毛永强;低温胁迫下螺旋藻(节旋藻)几种氧化还原酶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巩东辉;螺旋藻光合速率对主要环境因子响应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明绪;神奇的螺旋藻[N];山东科技报;2002年
2 ;在家“收割”螺旋藻[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记者 铁铮;我国首次发现螺旋藻新种[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4 记者胡左;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发现两个螺旋藻种[N];科技日报;2002年
5 刘蓉蓉 郭嘉轩 戴劲松;我国制定措施积极响应《全球植物保护战略》[N];福建科技报;2007年
6 吴智泉;发展迅速的非转基因生物技术[N];学习时报;2007年
7 魏宝通;蔬菜通过“基因手术”成“天然药物”[N];农民日报;2002年
8 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研究组;生物安全技术需求紧迫[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记者 张乐;浙大育出世界最长螺旋藻[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