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编码中国对虾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在照  相建海  
【摘要】: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眼柄中提取总则RNA,以眼柄总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获得眼柄cDNA.根据日本对虾Penaeus jponjcus的具有蜕皮抑制活性的多肽Pej-SGP-Ⅳ的第5-10个氨基酸(NTCRGVMG)和第70-77个氨基酸(WISlLNAGQ)分别设计两个兼并引物:上游引物P_1和反向引物P_2.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以 P_1和 P_2为引物进行RT-PCR反应,经过改变退火温度等方法优化反应条件,得到一条预期大小的特异性的带.将这个特异性的产物克隆到T-载体中测序,通过测序确定该特异性cDNA由203个碱基组成,由这个特异性cDNA推定的多肽由67个氨基酸组成,利用网上在线工具Fasta3查找与这一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的蛋白和多肽,可以发现甲壳动物CHH家族的神经肽中蜕皮抑制激素(MIH)与它的相似性最高,其中与它的同源性最高的是日本对虾和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 ensis的MIH,同源性比例分别为97%和95.5%,通过序列比较和分析,可以判定由这个眼柄特异性cDNA推定的氨基酸序列是中国对虾的MIH片段,它相当于MIH成熟肽的第5至71个氨基酸序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在照;相建海;;编码中国对虾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王在照;相建海;;编码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王在照;相建海;;编码蓝对虾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王在照;相建海;;编码鹰爪虾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刘晓云;;中国对虾中肠的超微结构[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王在照;曲凌云;相建海;;中国对虾两种神经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康现江;郭明申;刘桂荣;王吉琮;李彦芹;刘龙;;中国对虾精子发生过程细胞核变化初步研究[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焦传珍;王在照;董波;郭振宇;相建海;;中国对虾诱导型HSP70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张晓军;王兵;李富花;张绍萍;钟文慧;李云;王在照;相建海;;中国对虾6种特异性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王帅;王金星;;对虾RNA结合蛋白性质与功能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在照;编码四种甲壳动物蜕皮抑制激素的部分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2 高春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视神经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结构和电生理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3 孔杰;中国对虾不同群体的遗传差异与抗病群体选育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焦传珍;编码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凡钠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一种HSP70的cDNA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5 岳志芹;中国对虾抗病选育群体的遗传分析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张建勇;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殿香;中国对虾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表达分析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张晓军;几种对虾染色体及多倍体诱导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留所;AFLP和SAMPL技术在中国对虾遗传分析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徐鹏;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的筛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3 孙兆峰;中国对虾酚氧化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郭豫杰;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Ers-MIH1)-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春艳;中国对虾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余黎明;中国对虾细胞培养研究及其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7 蒋琼;中国对虾血淋巴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8 朱俊兴;中国对虾溶血素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9 汪小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酚氧化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几种免疫促进剂对中国对虾酚氧化酶和血细胞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10 卜兴江;中国对虾组织蛋白酶L和溶菌酶的重组表达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瑞玉;让海洋生物永远和人类在一起[N];光明日报;2007年
2 ;我国基因组研究向“海洋”延伸[N];中国海洋报;2000年
3 记者 薛冬 通讯员 张猛、何春权;我科学家将开发海洋生物基因资源[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里;我国运用基因组技术破解对虾遗传密码[N];大众科技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