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珲春县早第三纪双壳类
【摘要】:正本区下第三系主要分布在珲春县境内的珲春、凉水、石头村、六泡子、杜荒子等盆地, 其中珲春盆地最为发育,厚度达2900米。1962年斯行健创建了珲春组。根据我所区测报告和煤田112勘探队在凉水、珲春、石头村等地的钻孔资料,笔者将该区下第三系划分为上、下两段:
|
|
|
|
1 |
陈金华,田中均;非海相双壳类江西蛤(Jiangxiella)首次发现于日本[J];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2 |
尤玉柱;;记广西百色地区早第三纪犀类两新属[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7年01期 |
3 |
陈楚震;;西藏三叠纪双壳类的分布和区系[J];古生物学报;1983年03期 |
4 |
宗海;西藏措勤地区早日垩世双壳类新材料[J];古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5 |
李守军,吴智平,马在平;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有孔虫的生活环境[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6 |
苟宗海,石和;四川龙门山中段地区泥盆纪的双壳类化石[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8年00期 |
7 |
郑家坚;张英俊;邱占祥;叶祥奎;;广东南雄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地层剖面的观察[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3年01期 |
8 |
黄学诗;;华南中、新生代红层研究的新进展——推荐《广东南雄“华南白垩纪—早第三纪红层现场会议”论文选集》[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9年04期 |
9 |
郝诒纯,曾学鲁;新疆喀什盆地早第三纪有孔虫[J];古生物学报;1980年02期 |
10 |
李钟模;江宗龙;;山东平邑卞桥剖面龙介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J];古生物学报;1987年05期 |
11 |
M.Hottenrott;德国Palatinat北部爱森贝格盆地早第三纪孢粉组合时代的确定(英文)[J];古生物学报;2002年04期 |
12 |
李玉文,周本和;我国古老微体双壳类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科学;1986年01期 |
13 |
许人和;和振武;;烟台沿海及其附近地区的螺类和双壳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14 |
江锦祥,徐凤山;香港海区双壳类帘蛤科一新种[J];台湾海峡;1992年04期 |
15 |
刘月英,张文珍,王跃先;太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J];动物学报;1980年04期 |
16 |
吴小平,欧阳珊,胡起宇;鄱阳湖的双壳类[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3期 |
17 |
刘春莲;侏罗纪双壳类动物群的分布与古气候和古地理因素[J];古生物学报;1999年04期 |
18 |
邓道贵,韩丽,张海军;皖北地区的双壳类[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9 |
于非非;余祥勇;王梅芳;周莉;桂建芳;;双壳类的性转换现象及其机理探讨[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
20 |
陈金华;;中国中生代海水进退和双壳类区系[J];地质学报;198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