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合成氨工业的节能减排——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应用
【摘要】: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占50%左右。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应该说一半归功于化肥的作用。化肥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成氨是高能耗工业,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合成氨为高能耗产品有两层含义,一为氨本身热值较高;二为氨的生产过程中能量损耗大。我国合成氨单位能耗平均为1764千克标煤/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600~700千克标煤/吨。造成我国合成氨工业能效低、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装置规模小,我国合成氨生产能力5000余万吨,现有中小企业近500家,若按一家产能20万吨计算,有250家企业就能达到这一产量。二是原料结构不合理,国外主要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占85%以上),而我国主要以煤为主(约占65%)。在煤、油、气三种原料中,天然气被认为是最经济的合成氨原料。三是我国合成氨装置单机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国外多采用15 MPa以下的低压工艺。吨氨能耗随合成压力降低和氨合成催化剂的进步跟着降低。中小化肥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大多采用31.4 MPa高压合成的传统工艺技术,致使能耗和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此外,我国生产企业管理相对落后,国内同类企业能耗差距可达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