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戴朝政;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的推导[J];色谱;1999年06期 |
2 |
林秀丽,主沉浮;非水溶液毛细管电色谱[J];广州化学;1999年02期 |
3 |
叶明亮,邹汉法,刘震,朱军,倪坚毅,张玉奎;离子性化合物在电色谱中分离机理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B辑;2000年01期 |
4 |
张维冰,张博,朱军,张玉奎;带电溶质在电色谱中柱内富集方法的研究——基本理论模型和实验验证[J];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
5 |
尤慧艳;张维冰;单亦初;阎超;张玉奎;;毛细管反相电色谱中电渗流测定方法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年03期 |
6 |
邓宁,何友昭,王晓葵,王蕾,苏庆德;石英砂整体微柱的制备及其反相电色谱分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11期 |
7 |
赵振国,丁丁,程虎民,马季铭,齐利民;螯合物分解法制备ZnO微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
8 |
张维冰,朱军,尤进茂,张博,平贵臣,张玉奎;电色谱中中性溶质柱内富集研究[J];分析化学;2001年08期 |
9 |
尤慧艳,张维冰,阎超,张玉奎;320μm内径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分离条件研究[J];分析化学;2002年09期 |
10 |
张亚辉,杨严俊;纤维素金属螯合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3期 |
11 |
张维冰,朱军,张玉奎;中性溶质在电色谱进样过程中的自富集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9期 |
12 |
李蓉,邸泽梅,陈国亮;流动相组成、浓度和pH对蛋白质在金属螯合柱上的保留特性的影响[J];色谱;2001年05期 |
13 |
李蓉,邸泽梅,陈国亮;金属螯合亲和色谱中固定金属与蛋白质的作用[J];分析化学;2002年05期 |
14 |
黄志兵,李来生;色谱技术进展与应用[J];江西化工;2002年03期 |
15 |
瞿其曙,何友昭,淦五二,邓宁,林祥钦;一种电色谱整体微柱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J];分析化学;2003年06期 |
16 |
闫伟英,张智超,高如瑜,王琴孙;4-氨基吡啶印迹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电色谱识别机理[J];分析试验室;2003年02期 |
17 |
王晓军,范代娣;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在纯化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中的应用[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18 |
梁哲;姚传义;;氨基安替比林MIP-CEC整体柱的制备及电色谱性能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04期 |
19 |
叶明亮,邹汉法,刘震,张丽华,倪坚毅,张玉奎;硅胶电色谱分离机理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9年09期 |
20 |
邓玉林,张建华,顾峻岭,TakaoTsuda,PeterH.Yu;压力流驱动电色谱分析方法及其若干色谱行为[J];分析化学;199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