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用质粒DNA稳定性研究
【摘要】:正基因治疗被称作是人类医学的里程碑,其在医治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癌症、艾滋病等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是选择适当的载体,以将安装在其上的重组治疗基因准确运送到靶细胞。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病毒载体研究较多,但其对外源基因的容纳量少(约为4.5-30 kbp)、稳定性差、会引起免疫系统反应,此外在确保安全性上仍有些问题。因此非病毒载体,主要包括质粒脂质体和裸质粒DNA,正在成为最有吸引力
|
|
|
|
1 |
陈良万,郭加强;外源基因在小血管吻合口中的表达[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6年02期 |
2 |
褚波;黄雪峰;唐云明;;慢病毒载体及其应用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1期 |
3 |
杨智;骆菁菁;钱程;刘立;;磷酸钙转染法用于第三代自身失活型慢病毒包装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4 |
伍志坚,黄海金,梁国栋;用于基因治疗的慢病毒载体[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年02期 |
5 |
马金;林立;全小庆;王国强;张存泰;;mHCN2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构建生物起搏器的基础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6 |
孙大铭;侯树勋;付小兵;;骨形成蛋白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异位诱导成骨的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
7 |
马强;李明;董文其;吴英松;;一种新型慢病毒载体制备体系的初步建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8期 |
8 |
马强;李明;董文其;吴英松;;一种新型慢病毒载体制备方法的建立[J];生物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
9 |
郑爱青;宋现让;于金明;魏玲;王兴武;;鼠内皮抑素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6期 |
10 |
汤健,姚阿卿,周爱儒,温进坤,朱小君,杨亚东,李岱宗,顾健人,俞炜源;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外源基因离体和在体表达[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3期 |
11 |
朱传龙,宁琴;基因治疗中非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4年04期 |
12 |
姚彬;胡勇;熊自忠;李旭;;重组pAd/CMV/V5-DEST-p16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安徽医药;2006年11期 |
13 |
尹新华;傅羽;张一娜;邹亚男;杜秀敏;韩志刚;;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6年04期 |
14 |
王传敏;郄春花;秦波;;Hyper-IL-6重组腺病毒的制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
15 |
邢雪琨;徐存拴;;液压转基因技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年08期 |
16 |
吴志香;邵敬伟;袁凤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05年06期 |
17 |
姜传仓,范乐明;腺病毒载体及其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年01期 |
18 |
张文,宋向凤,王辉;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9 |
何婕;姚立红;陈爱君;喻宏;贾润清;程从升;郇丽芳;张智清;;sTNFR-IgGFc融合基因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小鼠关节炎模型的基因治疗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20 |
林霖;傅欣;张辛;陈连旭;王海军;魏学磊;侯宇;张继英;于长隆;;骨形态发生蛋白4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NIH3T3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