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渣油催化裂解低碳烯烃产率关联模型

李丽  高金森  徐春明  孟祥海  
【摘要】: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在Ca-Al 催化剂上对大庆常渣进行裂解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剂油比和水油比对低磷烯烃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催化裂解低碳烯烃产率分布关联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回归求取了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统计检验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所建关联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准确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洁;蒋剑春;徐俊明;聂小安;;利用不同工艺催化大豆油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年04期
2 董国辉;许凌子;王珠海;时维振;;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研究及工业应用[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3 魏晴;魏贤勇;梅丽敏;宗志敏;;生物油高效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6期
4 陈洁;蒋剑春;徐俊明;聂小安;;精馏法催化大豆油裂解制备可再生燃料油(英文)[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田爱珍;柳召永;王智峰;张忠东;;操作参数对重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影响分析[J];炼油与化工;2011年03期
6 渠巍;周茜;;润滑油对轮胎主要成分催化裂解行为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8期
7 鄢德怀;关毅达;张晶晶;;磷改性对ZSM-5分子筛石脑油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1年08期
8 王定博;刘小波;郭敬杭;郝雪松;马志元;陈硕;;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和乙烯[J];石油化工;2010年05期
9 曹巍;陈爱军;赵英凯;王东亮;;气相色谱馏程关联方法及工业应用[J];化工学报;2011年08期
10 王存景;王艳博;陈改荣;;NaCl担载Fe催化裂解乙炔制备纳米碳材料[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8期
11 ;不同地理居群大蒜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明显[J];中国食品;2011年11期
12 ;技术动态[J];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13 许桂英;孙国刚;;生物质与石油焦共气化特性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6期
14 贾有青;;PE废塑料的再生利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15 宋磊;陈天虎;陈冬;张先龙;彭书传;刘海波;;凹凸棒石催化重整生物质焦油中的二甲苯[J];硅酸盐学报;2011年07期
16 罗旭;;兰州市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及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7 韩安利;曹晓蕾;;磁记忆残余应力无损测量分析研究[J];仪表技术;2011年07期
18 王玉玲;;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茶叶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年03期
19 杨忠敏;;车用废旧塑料的再生处理技术[J];上海塑料;2011年02期
20 张洋;范猛;文剑锋;汤怒江;钟伟;都有为;;螺旋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性能[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高金森;徐春明;孟祥海;;渣油催化裂解低碳烯烃产率关联模型[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柏明娥;耿维;聂小安;;松香催化裂解制备生物质液体燃料的试验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鲍世国;郭伟;孙海云;贺芳;;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裂解应用工艺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吴国涛;朱光明;尤金跨;林祖赓;;催化裂解CH_4制备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巩飞艳;李全新;;在La/HZSM-5催化剂上催化裂解生物油制取低碳烯烃[A];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彭维;夏传琴;刘羿;刘培岩;阳萌;向清祥;余孝其;;大环多胺双核Zn(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对DNA的催化裂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孟祥海;徐春明;高金森;李丽;;重油催化裂解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占卫;张香文;米镇涛;郝伟华;;超临界条件下正癸烷的催化裂解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磊;吴创之;赵增立;;热解焦对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樊江涛;侯凯军;田爱珍;王智峰;张海涛;;LCC-2催化剂高温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反应性能[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燕;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周茜;聚烯烃催化裂解产物控制与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巩飞艳;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烯烃、苯和直接还原铁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云芳;化学气相催化裂解法制备纳米碳管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5 王力;煤与废塑料共液化处理及其氢转移的示踪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0年
6 王君;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建芬;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占武;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朱向学;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10 门玉琢;基于ADAMS的重型载货汽车可靠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铎;生物质气化过程焦油催化裂解脱除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王兴卫;催化裂解废润滑油制备轻柴油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肖志良;杉木屑热解气相产物的金属/炭催化裂解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陈洁;油脂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张康;生物质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裂解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小军;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反应动力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海波;凹凸棒石粘土负载铁镍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袁训涛;不同原料催化裂解性能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耿姗;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催化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冯顾;高速公路安全多因素关联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福生;世界首套大型催化裂解联合装置尽显风采[N];科技日报;2000年
2 记者 王秀兰;LG开发石脑油催化裂解新工艺 烯烃产率有望大幅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武连寅;甲醇流化催化裂解制丙烯通过设计审查[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记者 赵秋丽特约记者 李志臣 通讯员 刘积舜;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取得重大成果[N];光明日报;2007年
5 解小如刘积舜;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获得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杨光会;催化裂解锅炉蒸汽喷射技术节能显著[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特约记者 司丽华 通讯员 关茜;大庆炼化催化裂解党支部党课注重实际[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陈福生;石化首季加工原油突破百万吨[N];安庆日报;2007年
9 赵飞 王滨;首套碳四碳五制丙烯装置将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司丽华;大庆炼化新技术将改变我国炼化生产格局[N];大庆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