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07+08”对玉米的增产作用

李煜昶  金桂玉  李宏  朱有釭  
【摘要】:正烯效唑和烯唑醇都有对玉米的生长调节活性。但对植株的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调节作用有明显不同。而以1:4(烯效唑:烯唑酵)比例相混的2.5%乳剂,用量为10克(有效成分)/100公斤种子作闷种(36小时)处理,可以对玉米生长达到促下控上的目的,并使玉米增产13.6。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雨;张爱芳;夏本勇;王文相;;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J];农药;2011年09期
2 贲继昌;李永波;邹胜东;;双和植物增长液在大豆上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2011年07期
3 陈雨;张爱芳;於春;阚画春;王文相;;吡唑醚菌酯对棉花炭疽病的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J];中国棉花;2011年06期
4 赵娟;;脑山小麦统一供种增产原因的分析及经济效益评估[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8期
5 ;“绿色超级稻”研发取得重大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李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1年07期
7 闫伟;张仕先;张宇;李龙江;;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8期
8 洪德军;;宣州区抗虫棉专用型调节剂“棉太金”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9 于会华;郭术敏;;小麦种肥选择与注意事项[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3期
10 王彦慈;李薇;;夏玉米“一穴三株”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3期
11 张尚柱;马元磊;题正芳;刘红;;夏玉米创高产五措施[J];农业知识;2011年16期
12 翟洪民;;沼液浸种促农作物抗病增产[J];新农村;2011年08期
13 贾彬良;王圆荣;侯立功;;科技支撑玉米生产 节本增值凸显效益[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09期
14 陶伟林;樊国昌;周娜;董春平;;高山甘蓝根肿病田间防效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1年04期
15 张金花;韩润亭;刘明一;荆秀华;赵宇;;20%咪酰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16 曾洪玉;徐健;刘翠莲;唐宝国;蔡建华;;江都市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的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17 付红杰;;食用菌施肥技术[J];河南农业;2011年15期
18 王卫军;崔小平;孙宝林;王飞飞;陈立昶;;泗棉5号主要特性及良种繁育[J];中国棉花;2011年08期
19 颜有明;;建阳市中稻氮磷钾施肥效应及其推荐施肥量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8期
20 杜亚君;滑端超;;山宁12号不同种植方式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煜昶;金桂玉;李宏;朱有釭;;“07+08”对玉米的增产作用[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胜;高翔;王莹;;水、肥、膜对春玉米吨粮田的增产作用及交互作用效应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刘伊玲;周祖澄;逯忠斌;周音;徐威;王林宝;;恶霉灵(hymexazol)与化肥喷施对水稻的生长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张志铭;王久恩;张丽敏;张文捷;李国钧;;25.75%猎霜(多抗-福)对马铃薯增产作用的试验总结[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全虎;郭康厚;吴亚锋;;脱毒马铃薯不同世代增产作用的研究[A];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温秀萍;郭至乐;;S-诱抗素“福施壮、保民丰”在吐鲁番结果枣树上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7 王长春;;略谈发展种子工程对吉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A];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刘爱芝;李素娟;韩松;;60%吡虫啉悬乳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其保产作用[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9 贾振业;张胜;刘显志;李柏年;高炳德;;覆膜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旱地春玉米增产效应的研究[A];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郭贵明;梁正凯;;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333)对山苍子的促控效应[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显国;密度调控、施肥、刈割等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卜玉山;不同覆盖物的农田生态效应与作物增产机理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3 顾小平;竹林肥培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娜;石羊河上游一年生人工草地种间关系及杂草群落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2 林奇;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活性及其超分子晶体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国纬;地衣芽孢杆菌L3发酵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邵秀丽;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及在大蒜生产中的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祥;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研究中的养分资源管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志国;山区玉米种质改良与杂交种推广探讨[D];贵州大学;2005年
7 王斯佳;长期施用化肥对黑土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郭勇;水氮耦合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学周;当归成药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孔春雨;鸡粪生物肥在人参等中药材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省孝感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余宏章;过度夸大的叶面肥增产作用不可信![N];山东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刘陆军;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发挥良种增产作用[N];开封日报;2010年
3 余宏章;过度夸大叶面肥增产作用不可信[N];河南科技报;2009年
4 中化农大研究中心;化肥对粮食的增产作用[N];新农村商报;2008年
5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王金龙 撒德山;化肥为什么越来越没“劲”了[N];河北科技报;2007年
6 德州金秋棉花研究所副所长 孙鹏程;合理选用棉花品种[N];山东科技报;2007年
7 包和平;玉米倒伏防治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1年
8 专家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陈伦寿;专家谈中化牌摩洛哥二铵合肥施用技术[N];农资导报;2005年
9 魏建林;山东旱地小麦咋施肥?[N];农资导报;2007年
10 陈茂春;肥药巧妙混施效果好[N];农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