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稳像系统颤振抑制性能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光学稳定成像方法是一种用于隔离视轴颤振对成像质量影响的综合处理技术,它结合传统光学与反馈控制理论,通过闭环控制系统驱动在光成像通路内的动态校正机构补偿探测视轴与成像焦面间的相对运动,进而有效提升成像质量。本文首先建立了光学稳像系统的回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控制系统稳定性判据导出了颤振抑制函数的设计约束,分析了像移测量延时特性、测量精度特性及校正机构动态性能对颤振抑制带宽的影响。文中进一步给出了一种光学稳像系统颤振抑制带宽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针对视线颤振的功率谱密度、像移探测性能和光机校正机构的动态性能完成了颤振抑制带宽的优化,从而可最小化颤振补偿残差。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文中分析结论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陈青,胡兆丰;一种综合研究颤振主动抑制的方法[J];航空学报;1989年09期 |
2 |
关剑,费仁元,王民,杨建武,吴季茂;智能结构在镗削颤振抑制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3 |
杨道斌,王民;基于电流变材料的车削切断颤振抑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0期 |
4 |
陈桂彬
,邹丛青;小展弦比机翼颤振抑制的状态空间法与最优控制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
5 |
杨道斌,费仁元,王民;电流变液双电极复合结构在车削颤振控制中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06期 |
6 |
杨智春;杨飞;张玲凌;;动力吸振器用于夹层壁板颤振抑制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2期 |
7 |
张辉;肖忠弟;;空调用轴流风叶颤振噪声问题分析[J];家电科技;2011年07期 |
8 |
孙宝寿;黄筱调;顾伯勤;方成刚;丁文政;魏韬;;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抑制方法研究(英文)[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2006年02期 |
9 |
朱强华;李胜勇;姜涛;;稳像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6年05期 |
10 |
曾立平;陈丰峰;唐进元;;刀具颤振抑制用机械阻尼器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11期 |
11 |
杨飞;杨智春;王巍;;吸振夹层壁板颤振抑制的吸振器频率设计[J];振动与冲击;2009年07期 |
12 |
王存仁;赵经成;吴文海;;基于气动力控制的颤振抑制分析研究[J];飞行力学;2009年04期 |
13 |
陶兆胜;;数控强力切削轧辊的最佳工艺路线与颤振抑制[J];机械工程师;2006年10期 |
14 |
周安丽,卢叔全,赵宗辅;用解耦挂架抑制机翼/外挂颤振的低速风洞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1期 |
15 |
谷素梅,杨彦峰,汪遵懋;车、机载手持光学—惯性稳像望远镜的研究[J];光学技术;1992年04期 |
16 |
韩志华;罗学科;;机床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年02期 |
17 |
张子健;徐敏;陈士橹;罗翔;;抑制机翼主动颤振的输出微分调节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10期 |
18 |
江瑞颖;孟林生;;稳像光学系统设计[J];应用光学;1993年03期 |
19 |
李广文;章卫国;李栋;刘小雄;李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飞机鲁棒控制律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20 |
李敏;陈伟民;贾丽杰;;压电驱动器的气动弹性应用[J];航空学报;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