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的最新进展
【摘要】: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是构建其他维度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首次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从大块石墨上得到了这种纳米级的石墨烯薄片。2009年,Sun和Bao等人首次证实了石墨烯作为可饱和吸收体用于掺铒光纤激光器锁模。从那以后大多数的研究一直专注于石墨烯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在1.5 um波段激光锁模性能的优化。如实现了脉冲宽度低于200 fs以及单脉冲能量7.3 nJ的石墨烯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等。实验中,我们利用沉积在宽带反射镜上的石墨烯薄膜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实现了高脉冲能量输出的石墨烯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在1.0 um波段,我们采用多模半导体激光包层泵浦双包层掺镱光纤,获得了稳定的重复频率为1.04 MHz的锁模激光脉冲。当泵浦功率为2.3 W时,其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70mW,相应的单脉冲能量高达163 nJ,脉冲宽度为680 ps。据我们所知,基于石墨烯锁模的光纤激光器,此单脉冲能量为目前所报道的最高结果。此外,在1.5 um波段,我们采用单模半导体激光纤芯泵浦单包层掺铒光纤,也获得了稳定的重复频率为227 kHz的锁模激光脉冲。当抽运功率为110 mW时,其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5 mW,相应的单脉冲能量为66 nJ,脉冲宽度为16ns。由于石墨烯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可饱和吸收光谱范围宽等优点,因此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碳纳米管等材料成为一种新型的激光锁模器件。
|
|
|
|
1 |
况庆强;梁培斯;陈浩;桑明煌;;光纤中超连续脉冲的频谱展宽[J];光通信技术;2009年09期 |
2 |
朱箭,袁树忠,吕福云,关信安;参考面的选取对利用自洽法建立染料激光器锁模方程的影响[J];光学学报;1992年08期 |
3 |
向望华;任恺;刘浩;崔宇;李楠;甘雨;周晓芳;张贵忠;;掺Yb~(3+)光纤F-P腔被动锁模激光器的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9期 |
4 |
余先伦,杨伯君,余重远,张晓光;在Cr~(4+):YAG激光器中利用SBR锁模的分析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4年06期 |
5 |
樊立明,朱国英,陈时胜,彭辉,徐至展;Nd:YAG激光器中的自锁模[J];光学学报;1992年01期 |
6 |
杨镜新,孟绍贤;对采用BBO晶体锁模Nd:YAG激光器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1992年12期 |
7 |
丁武,杜祥琬;红外短脉冲自由电子激光锁模的解析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2年01期 |
8 |
余尽,高以智;光电反馈主动锁模[J];中国激光;1991年02期 |
9 |
李松,刘基余;激光海水测深系统中激光器的选择[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8年02期 |
10 |
白光;Ti~(3+):Al_2O_3和Cr~(4+):Mg_2SiO_4晶体主动锁模皮秒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年11期 |
11 |
邓定桓;詹黎;夏宇兴;;75 fs全光纤超短脉冲激光器[J];科学通报;2008年01期 |
12 |
刘天山;任浩;庞华伟;韩佩琦;赵玺蛟;;级联复合腔对光纤激光模式的抑制影响[J];半导体光电;2010年02期 |
13 |
余建军,于丽,刘燕霞,李朝晖,杨伯君,管克俭;波长和重复频率连续可调的光纤环形激光器[J];中国激光;1998年12期 |
14 |
余淑毅;李齐良;孙丽丽;;多频锁模脉冲激光器稳定性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5 |
况庆强;桑明煌;聂义友;张祖兴;;被动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中的有理数谐波锁模[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1期 |
16 |
张伟力,邢岐荣,柴路,王清月;全固化飞秒激光器研究进展[J];光电子.激光;1999年03期 |
17 |
田强,马本堃;Gunn振荡的耦合模方程组和微波场中的锁模特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8 |
朱小磊,孙占鳌;一种可用受激布里渊效应选脉冲的自滤波被动锁模激光器[J];应用激光;1997年03期 |
19 |
谭敏;用协同学的观点研究锁模激光脉冲的建立过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0 |
刘宁,廖常俊,刘颂豪,徐文成,郭旗,秦子雄;光纤光栅耦合附加腔被动锁模激光器特性的分析[J];中国激光;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