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
【摘要】:对于高比特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由温度或功率变化导致的色散波动高于系统的色散容限。因此,色散补偿单元必须具备动态可调谐功能才能适应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动态可调谐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国内外研究情况,其中包括啁啾光纤光栅法、虚像相位阵列法、G-T干涉仪法、阵列光纤光栅法和平面光波导法,并且简要讨论了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
|
|
|
1 |
党利宏;杨富印;钱凤臣;;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新型技术[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年07期 |
2 |
刘玉敏,杨红波,张娜,杨伯君;光纤光栅在DWDM系统色散补偿中的应用[J];光子技术;2003年01期 |
3 |
贾大功;郭强;马彩缤;张红霞;李岩;赵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J];激光与红外;2011年01期 |
4 |
李富民;光导纤维是社会信息化的“神经”——关于光纤通信[J];石油天然气学报;1984年00期 |
5 |
刘锐,应亚萍;高容量SCM光纤通信系统中互调干扰的分析[J];光通信研究;1992年02期 |
6 |
本刊编辑部;邮电部光纤通信专业情报网第九次技术交流会论文摘要[J];光通信研究;1993年04期 |
7 |
申杰奋;刘要北;;EDFA工作原理的分析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8 |
赵杰文;原娇杰;;光纤通信的保密及抗干扰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
9 |
赵倩;郭会丽;王博;;浅析光纤通信系统常见故障处理[J];科技资讯;2010年27期 |
10 |
王磊;;浅议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11 |
符永源;;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均衡技术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1期 |
12 |
王江渭;李国瑞;;光纤通信系统中波长分割多路复用技术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13 |
王永林;;苏联的光纤通信及其发展[J];光通信技术;1989年02期 |
14 |
刘锐;高容量SCM光纤通信技术中LD非线性噪声的分析[J];光通信技术;1993年01期 |
15 |
马晓红,王尤翠,戴居丰;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1999年04期 |
16 |
夏江珍,谢同林;大跨距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西部电力通信系统的一种技术选择[J];电力系统通信;2005年05期 |
17 |
胡文,黄丽萍,郑国莘;依赖USB的光纤通信接口技术[J];电子技术;2005年08期 |
18 |
窦建华,钱立旺,王志功,梁帮立;0.6μm CMOS 622 Mb/s 1∶4分接器芯片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5年03期 |
19 |
陆绮荣;邹自明;;优化《光纤通信》的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年23期 |
20 |
高进;谢艳;覃宗厚;;基于FPGA的CY7B923/933复用/解复用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J];光通信技术;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