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煦;波分多路的全光通信网[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年05期 |
2 |
陈晓娟,邬春明;光分组交换网[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3 |
杨俊杰;肖石林;;光缓存配置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5年12期 |
4 |
杨俊杰;张浩;肖石林;;具有反馈式光缓存的OPS节点结构性能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6年04期 |
5 |
娄采云,韩明,李玉华,伍剑,高以智;10GHz WDM/OTDM通信多波长光脉冲源[J];光电子.激光;2000年02期 |
6 |
张治中,雒江涛,曾庆济,刘华,王建新,赵焕东;波长转换器和光纤延迟线在WDM光分组交换中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英文)[J];光子学报;2004年12期 |
7 |
杨俊杰;张浩;曾庆济;;一种新型的输出缓存式光分组交换节点性能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6年06期 |
8 |
杨俊杰;吕剑;;光分组交换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光通信技术;2008年11期 |
9 |
李坤,艾勇;平流层多波长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J];应用激光;2005年03期 |
10 |
郑勉;邱昆;凌云;;一种反馈FDL结构竞争解决丢包率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6年08期 |
11 |
韩丙辰;杨春花;杨成全;;全光多波长时钟提取技术的方案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2 |
李玲香;李季碧;姜涛;赵春辉;;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及性能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3 |
魏贤虎,隋志成,陈鹤鸣;基于OPS与OXC的标签交换光网络[J];电信快报;2002年01期 |
14 |
卢超;毛幼菊;;慢光缓存器及其在光分组交换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2007年03期 |
15 |
李同伟;肖石林;梁铮;;一种改进的空分交换型OPS节点结构及其性能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8年08期 |
16 |
邢炬岩;陈根祥;;光分组交换技术浅析[J];仪器仪表用户;2007年06期 |
17 |
王勇,殷洪玺,张振荣,冯路,徐安士;未来光因特网中的光交换方式及其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01年09期 |
18 |
王春华,贾潞华,黄肇明;DWDM光分组交换节点中的预留信道路由控制算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9 |
周建华,蔡茂国,杨淑雯;光分组交换技术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4期 |
20 |
周岳斌;胡军武;;光突发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