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弹性散射研究
【摘要】:采用逆运动学方法用放射性核束17F和18Ne与质子进行弹性散射实验,得到实验测量微分截面。将实验数据用较准确描述放射性核素性质的CH89参数化的光学势为初始光学势,用扭曲波玻恩近似的理论计算程序DWUCK4和自动参数搜索程序ABOD对实验数据进行光学势参数理论拟合,得到了能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光学势参数。将得到的光学势参数进行分析,得到了17F和18Ne实势相互作用均方根半径分别为3.239和3.317fm。
|
|
|
|
1 |
雷啸霖;无序晶态合金的电阻率[J];物理学报;1980年11期 |
2 |
吴自勤;电子、X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Ⅲ)[J];物理;1980年01期 |
3 |
高琴
,马维兴,张宗烨,余友文;π—核散射的△_33准门口态描述[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0年01期 |
4 |
高琴
,马维兴,张宗烨;π-核散射△_(33)准门口态模型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0年02期 |
5 |
王承基;广义G-G近似与氢致慢化的严格计算[J];核动力工程;1980年03期 |
6 |
吴俊恒,张达明,王纹珉;用31.2MeVα粒子的前向散射测量薄层及薄膜厚度[J];核技术;1980年06期 |
7 |
杨善德,朱自强,张玉君,张邦固;~(6,7)Li快中子散射的光学模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0年01期 |
8 |
于保生
,刘仁康;用勒让德多项式拟合实验角分布数据[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0年04期 |
9 |
许淑艳
,张焕乔
,许谨诚
,刘祖华;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大体积载钆液体闪烁探测器的效率[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0年06期 |
10 |
曹慰慈;高能质子——质子弹性散射与非线性Regge轨迹Quark—Reggeon模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
|
|
|
|
|
1 |
李秀坤;杨士莪;;水下目标特性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
2 |
孙增灼;阮图南;祝玉灿;;相移分析中的Argand图[A];Physics of Glueballs and New Hadron State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3 |
江栋兴;华辉;钱涛;;利用放射性束测量放射性核的密度分布[A];Radioactive Ion Beam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4 |
印建平;高伟建;刘南春;王义遒;;磁囚禁~(133)Cs原子BEC的实验进展及其困难和光学囚禁~(133)Cs原子BEC的可能性[A];Laser Cooling: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and Atom Laser--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5 |
David W. S. Eaton;Robert R. Stewart;狄菊芳;;各向异性Born射线偏移和反演[A];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第61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
6 |
张前美;曹锦云;;利用密封闪烁纤维阵列探测器测量脉冲裂变中子的可行性研究[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7 |
张庆祥;侯明东;甄红楼;;质子引起单粒子效应的机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
8 |
胡春明;姜亦祥;冯晰宇;;LiD中子源初步物理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
9 |
吴和宇;卢朝晖;诸永泰;;放射性核弹性散射研究[A];The Reaction of Unstable Nuclei--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10 |
孙春峰;;平面波在中心力场中弹性散射的分波展开式的直接证明[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