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引发TMPTA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

刘莲英  邓建平  孙玉凤  何辰凤  杨万泰  
【摘要】: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式,通过选择溶剂在较高浓度(单体浓度达到35%)的溶液中制备交联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聚合物的微凝胶。结果表明溶剂和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及极性都影响微凝胶分散液的形成,以环己烷、丁酮、50%丁酮+50%环己酮、5096丙酮+50%环己酮、80%丙酮+20%H20以及甲醇为溶剂时,可以得到稳定的微凝胶分散液。改变起始单体浓度确定了不同溶剂体系中单体的临界凝胶浓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溶剂中形成微凝胶的形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丽琴;王吉德;;超临界二氧化碳中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聚合[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2 吕健;单雯雯;;TMPTA和TPX泡沫的密度均匀性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6期
3 钱琴;姚日生;刘璐;邓胜松;;具有右旋糖酐微结构的聚乙烯醇凝胶敷料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4 卢翔;瞿金清;黄洪;陈焕钦;;内交联单体对水性双组分涂料性能的影响[J];精细化工;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莲英;邓建平;孙玉凤;何辰凤;杨万泰;;光引发TMPTA溶液聚合制备微凝胶[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分会场光固化与数字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集[C];2005年
2 张亚平;赵继华;沈伟国;高培源;方建;;P(DEA-co-AA)微凝胶的合成、性能表征及对HRP酶的固定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延顺;于跃芹;;聚天冬酰胺交联温敏性微凝胶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颖;胡炜;李红;;多重敏感性能复合微凝胶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培培;刘琼琼;徐云慧;赵海峰;陈明清;;pH/温度快速响应微凝胶的制备与药物缓释模拟[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维俊;黄永民;刘洪来;;浊度法对温敏性微凝胶体积相转变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宝华;陆佳琳;王伟强;;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微凝胶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李晓琴;申迎华;刘妙青;刘慧敏;;(MAA-co-DMA)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于游;崔树勋;;可见光催化制备海藻酸钠微凝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汪碧波;张伟;汪谟贞;王淑芬;张志成;;辐射分散聚合制备pH响应共聚物微凝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波;复杂结构微凝胶及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功能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秦绪平;微凝胶复合高强度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殷俊;响应性高分子微凝胶的相变行为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林;聚烯丙胺盐酸盐—葡聚糖微凝胶的制备、组装及复合[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子刚;多尺度的可降解温敏型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基于微凝胶的蛋白质包裹工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侯毅;高分子界面行为与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魏燕彦;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红;结构型负载杂多酸复合微球的构筑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沈雷;量子点/高分子复合物及金属有机聚合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张颖;纳米结构型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微凝胶模板法制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磊鹏;共轴微反应器制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及其在微反应器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2 高燕;丙烯酰胺基微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程祥胜;双重响应性微凝胶及其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胡进进;多重敏感性高分子/无机复合微凝胶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姗;高分子凝胶薄膜和微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丛玲;具有IPN结构的双重刺激响应性空心微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12年
7 张利娜;高交联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济南大学;2011年
8 吕美丽;纳米银/高分子复合微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凌飞;含氟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度敏感型微凝胶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10 左雪芹;温敏性二氧化硅—透明质酸微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 阎江斌 李杰堂报道;新型流量计不怕絮凝[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陶文忠;抢占科技采油制高点[N];中国石油报;2004年
3 杨小华;王中华;聚合物驱油进展可喜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