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5及33.6探针对中国人DNA指纹图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33.15及33.6探针对中国北京地区无关群体的血液进行 DNA 指纹图分析,得到无关个体间相关机率分别为1.03×10~(-15)、1.53×10~(-11),两个无关个体间出现同一谱带的平均概率分别为0.176、0.187。
|
|
|
|
1 |
Gill P;洪贤慷;;DNA指纹图谱在法医学上的应用[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6年05期 |
2 |
齐守文,杜立新,谭丽,申成斌;寡核苷酸探针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3 |
杜鹏,张建鹏,苏波,任绪义,郭俊生;晕船易感大鼠与不晕大鼠脑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鉴定与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4 |
姜先华;吕世惠;王国林;朱郁文;和中年;;DNA指纹图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的研究(Ⅱ)——应用‘Myo’小卫星探针进行血斑、精斑、个体组织的个体认定[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0年02期 |
5 |
姜涛;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辐射剂量学中应用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年02期 |
6 |
李伯龄;倪锦堂;储晓兰;叶健;;用α-珠蛋白-3′HVR探针研究DNA纹印[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年03期 |
7 |
李伯龄;倪锦堂;储小兰;叶健;;用α-珠旦白-3’HVR探针研究DNA指纹[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
8 |
申滨,邹浪萍,褚嘉佑,杨燕,邹苹,欧炯文,蓝翎、蓝箭;荧光素标记JH12.6探针进行的人DNA指纹图分析[J];遗传学报;1995年03期 |
9 |
张开;ISH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J];日本医学介绍;1996年06期 |
10 |
王知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辐射生物剂量计[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4年06期 |
11 |
李伯龄;倪锦堂;储晓兰;叶健;;DNA纹印的初步研究——用pYNH24探针作个体识别和家系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年03期 |
12 |
刘青杰;用端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估算真实的不完全互换[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9年02期 |
13 |
谢娟,刘方欣,王颖,李少林;~(99)Tc~m-EC-ASODN反义探针的合成和标记[J];核技术;2005年06期 |
14 |
杨庆恩;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NA芯片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1年05期 |
15 |
林曰增,张雪林;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1期 |
16 |
K.Washio;S.Ueda;S.Misawa;叶健;;利用人类c-Ha-ras-1埃可基因顺序串联28-bp重复子显示DNA纹印图谱[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年03期 |
17 |
卢建华,方盛国;利用LZF-1DNA指纹探针进行家系的父权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年03期 |
18 |
赵兴春,叶健;法庭DNA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刑事技术;1998年05期 |
19 |
张红岩,戚其玮,万加华;浅析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的发展现状[J];青岛医药卫生;1999年01期 |
20 |
王芸;文玉秀;邹红;;PyGC法对海洛因样品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J];分析试验室;200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