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ROS)与可持续性研究——以上海松鹤公园为例
【摘要】:活动多样性、地段差异性与管理复杂性是城市公园的普遍特征,建立基于活动管理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设计方法,有效提高游憩体验质量与保护公园生态环境是当代城市公园规划与管理的紧迫任务。本论文探讨性地把国外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于上海松鹤公园案例研究中,寻求资源、活动、设施与管理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以此建立公园可持续性规划方法。公园资源环境的使用、活动频率密度的时空分市与满意度具有明显的地段差异性,这种差异取决于活动、设施、环境、管理的互动关系与地域配置,在实际公园管理中必须针对这种地段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不同于国家公园的机会谱,后者是建立在环境开发强度的基础上,分为现代、半现代、半原野、原野等4类,而城市公园机会谱是以综合反应体验与环境质量的游憩密度为基础分为高密度、较高密度、中密度、较低密度、低密度等5类。同一类别的机会根据游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