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归口诊治肺结核病改革8年成效分析
【摘要】:目的肺结核病例发现和彻底化疗是当代结核病控制对策中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常山县卫生局为探索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转诊到位率及方法,从2000—2007年在全县实施以县人民医院为归口诊治、其他医院机构为归口转诊、县疾控中心为归口管理模式,建立转诊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归口诊治肺结核病改革。总结常山县归口诊治肺结核病改革8年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转诊率的影响,分析其成果和效益。方法根据常山县1995—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病人月报、季报、年报表;常山县防疫站结防所门诊资料;常山县人民医院档案资料。对比分析2000年改革以来8年常山县人民医院承担肺结核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其他医院机构为归口转诊,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督导,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管理模式改革前后的病人转诊管理和治疗效果。结果医疗机构的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由改革前1995—1999年的82.1%上升至改革后2000—2007年的93.8%,其中2007年提高到98.5%。肺结核涂阳新登率由改革前1995—1999年的30.1/10万上升至改革后2000—2007年的43.2/10万。结论归口诊治肺结核病改革后的8年结核病归口诊治管理模式,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有效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转诊率和涂阳病人的发现率,发挥了综合性医院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落实归口管理,防治能力建设、健康促进及病例发现的组织管理等综合措施得到了加强,效率明显提高。实行综合性医院诊治肺结核病防治模式,以一家综合性医院为定点归口诊治单位,疾控中心为归口管理单位的诊治、管理分离的结核病控制管理模式,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结核病诊治管理职能定位非常明确,配合更加然切,解决了疾控部门与综合性医院协调配合、查治脱节、转诊到位率低的问题。该项卫生改革,尤其对原来未专门单列设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县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常山县8年来的改革实践,整合了两个单位临床人员,充分的利用了卫生资源,使疾控归口管理单位与综合性医院归口诊治单位职能清淅、关系顺畅,有利于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有利于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院内转诊率和肺结核病治愈率。
|
|
|
|
1 |
;[J];;年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常晓杰;任万良;;宝鸡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5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