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江在森武艳强  
【摘要】:正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区域网1999、2001、2004、2007年观测资料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区域网2009、2011年观测资料,解算了南北地震带相对华南地块的GPS速度场,并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解算了南北地震带南、北部地区应变率场的多期次结果,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前、后地壳运动速度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在森;武艳强;;汶川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场及孕震特征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朱连;;福建-江西地区的磁性地壳和居里深度[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3 赵盼盼;陈九辉;刘启元;李昱;李顺成;郭飚;王峻;齐少华;;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的地震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清华;;电磁信号在地壳与大气层中的传播[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祝林;吴妙生;另洪雷;;科学地震预报的数理方程[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裴顺平;苏金蓉;崔仲雄;;汶川地震后地壳Q值显著增加[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李清河;So Gu Kin;张元生;;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蒋志;;一百年绕地球一圈的学问——黎彤先生与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阎昭;王敏;沈正康;葛伟鹏;王康;王凡;;玉树地震发震构造与震前形变场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莎;杨建思;田宝峰;郑钰;徐志强;姜旭东;;玉树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锰;地貌与地震形变场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陈书平;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3 王瑞江;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4 杨兴科;藏北羌塘盆地热力构造作用特征及其演化[D];西北大学;2003年
5 张达;闽西南地区构造演化与锡多金属区域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0年
6 王阎昭;大陆构造形变场模型研究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7 李明;中国东北现代河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大陆生长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王勤彩;地壳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陶玮;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10 兰孝奇;GPS精密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跃鹏;基于位错理论与GPS速度场的青藏高原南部的形变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薛山花;实时动态SMT热形变场全息干涉条纹视频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世权;河南省安阳市地震小区划活动断层勘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袁盛红;地壳覆盖层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预测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任小冲;基于InSAR的台湾集集地震形变场提取和震源参数确定[D];中南大学;2008年
6 佟国功;基于InSAR的伊朗BAM地震形变场获取和震源参数确定[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乾;医学图像分组配准和模板提取技术的研究和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周嘉玮;基于各向异性结构张量和联合显著信息的非刚性医学图像配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陈国超;东昆仑南缘印支期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陈国浒;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与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滕艳;300万年以来三峡地区地壳有升无降[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刘伟 刘炳胜 张蕾;研究地壳形成与增生 科学规划利用地球资源[N];科技日报;2011年
3 刘霞;地球生命可能44亿年前就已存在[N];科技日报;2009年
4 小明;人类首次敲开海底地壳[N];中国海洋报;2006年
5 杨孝文;地壳也可“循环利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记忆,还在拧紧我们的心弦?[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未雨绸缪 做好防震准备[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操秀英;我地壳探测技术体系基本成熟[N];科技日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周正茂 郑小兰;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相对稳定[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记者 何屹;英将调查大西洋中部地壳失踪原因[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