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立孙成禹  
【摘要】:正1.引言低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强烈吸收作用会影响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地表起伏造成了地震勘探中信噪比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近地表的地震波场进行正演模拟,识别各种地表干扰,以指导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М.М.巴克诺夫 ,А.Б.季阿洛夫 ,徐雪明;近地表金矿床形成模式[J];黄金地质;1988年02期
2 徐义贤,夏江海;第74届SEG年会近地表地球物理综述[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3 白登海;;Practical Magnetotellurics书评[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4 刘劲松,许云,乌达巴拉,刘福田,郝天珧;细胞自动机用于地震偏移:数值模拟试验[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5 李丽;基于射线理论的地震波场模拟[J];勘察科学技术;2005年03期
6 周裕藩;构造──岩浆活化区的近地表金矿床[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4年01期
7 龚鸿庆;运用近地表应力场预报地震的可能性[J];地震研究;1982年02期
8 刘劲松,许云,乌达巴拉;用于地震波场模拟的变网格边长声格固体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9 刘振宽,吴永刚,刘英杰,于晶;利用初至波走时速度成像进行近地表静校正的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S1期
10 施泽明,倪师军,张成江;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与环境;2004年Z1期
11 崔庆辉;徐峰;潘树林;张旭生;李松元;;三维折射初至延迟时分解静校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2 荣发准;孙长青;;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近地表油气化探研究[J];西北地质;2010年01期
13 王振山;祝令军;巢醍浒;;表层结构精细调查的高精度静校正数据库构建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14 肖云飞;殷厚成;孙成禹;陈林;常鉴;徐国庆;彭代平;;基于随机介质模型的近地表波场模拟及分析[J];石油物探;2011年04期
15 杨旭明,周熙襄,王克斌,石生林,屠世杰;近地表地震散射噪声的正反演方法[J];石油物探;2002年03期
16 李东会;董守华;赵小翠;鲁磊;张聪;李淑杰;;煤储层各向异性地震波场模拟[J];物探与化探;2010年05期
17 А.М.耶里诺夫 ,吴玉民;近地表脉状金矿床中矿柱形成的地质构造要素[J];黄金;1985年03期
18 刘劲松,许云,乌达巴拉;声格固体模型地震波场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3期
19 刘劲松,许云,乌达巴拉;声格固体模型插值算法的稳定性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7年02期
20 Fabian Ernst ,陈玲;减少地震资料上的近地表散射影响[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孙成禹;;近地表地震波场模拟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承业;周志才;张淑华;;一种精确的近地表Q值测量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凯军;刘展;尹兵祥;;复杂山地近地表结构综合调查及建模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兰海强;刘佳;白志明;;VTI介质起伏地表地震波场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郭书娟;李振春;;基于CFP技术的起伏地表近地表结构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伟君;陈棋福;齐诚;张项;谭毅培;;利用地震噪声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保定、沧州地区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明;;起伏地表和近地表构造的浅层速度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沈旭章;周蕙兰;;近地表低速层与接收函数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鹏飞;孙开峰;曲寿利;曹辉;;复杂地区近地表电磁法速度建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贾立坤;王延光;李振春;;近地表地震波衰减规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黎静;基于地脉动的近地表三维速度结构探测和建模成像[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2 成锁;近地表调查中的面波方法与利用井资料提高分辨率的技术[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子顺;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李奕霖;成都经济区居民呼吸道疾病与大气尘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徐争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汤玉平;油气地球化学场及判别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万万;基于波动方程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王俊峰;长江源区沼泽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平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08年
9 尚英男;土壤—植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铅同位素示踪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罗先熔;地电化学成晕机制、方法技术及找矿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平;地震波场模拟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2 何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及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平利;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施泽明;成都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罗焕宏;基于单程波算子的地震波场模拟及叠前深度偏移[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熊忠;碳酸盐岩礁滩相地层地震特征波动方程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宫同举;近地表地震波衰减规律及品质因子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刘艳萍;防护林降解近地表沙尘暴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9 张鹏;地裂缝在近地表土层中的破裂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王春辉;探地雷达方法测量近地表含水量及污染物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 叶勇;近地表建模技术有效指导地震勘探[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杜燕;再生水流入“奥运湖” 接近地表三类水标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通讯员 朱彦彬何兰芳;第三届国际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陈俊 刘志远 王福宝;高密度电法“剑指”碳酸盐岩出露区[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通讯员 李金生;山地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刘艳 记者 高天赋;我省空气质量有所好转[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江其勤;油气化探精查技术:老区勘探显优势[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永年县农业局南沿村区域中心 籍红民;茄果类蔬菜茎基腐病咋防[N];河北科技报;2006年
9 郭淑莲 李淑阁 金青娥 刘会两;冬季树木防寒原理与对策[N];中国花卉报;2006年
10 赵蕊;黄瓜受冻这样补救效果好[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