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锐;喜马拉雅深地震反射剖面[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
2 |
R.J.Korsch
,A.Schfer
,罗延红;德国西南部穿越Saar-Nahe盆地华力西构造的DEKORP深地震反射剖面1C和9N的地质解释[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年03期 |
3 |
赵文津,D.纳尔逊,黄立言,L.布朗;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试验重大新发现[J];中国地质;1993年06期 |
4 |
和钟铧,王天武,李才,杨德明;对藏北羌塘地体阿木岗群的新认识[J];世界地质;2000年01期 |
5 |
郑洪伟;李廷栋;高锐;赵大鹏;贺日政;;印度板块岩石圈地幔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的远震P波层析成像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6 |
于淼;陈建平;严琼;武瞾;王春女;于萍萍;;三维古地貌重建技术在中生代羌塘地体古地理演化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通报;2011年05期 |
7 |
J.F.Dewey
,朱湘元;印度-欧亚聚敛带的构造演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9年02期 |
8 |
梁慧云,张先康;各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与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1期 |
9 |
吕庆田,侯增谦,赵金花,史大年,吴宣志,常印佛,裴荣富,黄东定,匡朝阳;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5期 |
10 |
赵文津,K.D.Nelson,高锐,L.D.Brown,车敬凯,M.L.Hauck,武长得,郭宗汾,卢德源,黄立言;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11 |
车敬凯,K.D.Nelson,M.L.Hauck,郭景如,卢德源,武长得,L.D.Brown;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数据采集工作[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12 |
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邓斌;刘池洋;杨兴科;赖绍聪;方维萱;;西藏北部双湖地堑构造与新生代伸展作用[J];中国科学D辑;2001年S1期 |
13 |
陈健;李建放;安勇胜;任晋祁;史连昌;;风火山地区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及发展演化特征[J];西北地质;2007年03期 |
14 |
高锐;熊小松;李秋生;卢占武;;由地震探测揭示的青藏高原莫霍面深度[J];地球学报;2009年06期 |
15 |
孟艳宁;王国灿;王岸;曹凯;;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新生代地层褶皱收缩量研究及其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04期 |
16 |
赵文津,K.D.Nelson,L.D.Brown,郭宗汾;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INDEPTH)概况[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
17 |
高锐,车敬凯,郭景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INDEPTH合作研究小结[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6年02期 |
18 |
高锐,李秋生,赵越,张季生,管晔,白金,吴海,张栓宏,胡建民,李朋武,王海燕,贺日政;燕山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启动探测研究[J];地质通报;2002年12期 |
19 |
李海鸥;徐锡伟;姜枚;;青藏高原中南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Hi-Climb剖面北段接收函数和走时残差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5期 |
20 |
Jack Olivcr
,Richard W·Allmendinger
,欧庆贤;大陆基底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北美例子和在中国应用的可能[J];石油物探;198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