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英萍,高景春,刁桂苓,赵明淳;河北唐山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测定[J];山西地震;2004年02期 |
2 |
钟羽云,张帆,张震峰,杨刚宇;应用强震应力降和视应力进行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3 |
潘振生;刘辉;谷美菊;李晓东;沈琦;;新疆柯坪块体震源参数的初步研究与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10年04期 |
4 |
杨智娴
,吴兴华;云南部分地区中强震震源参数[J];地震研究;1979年01期 |
5 |
王卫东,张永志,邵广周,刘国华,邹志伟,狄秀玲;陕西中南部的视应力场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4年04期 |
6 |
陈学忠,许向彤,翟文杰;1995年7月20日河北沙城M_L4.1地震序列破裂过程中应力变化的研究[J];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
7 |
王培德,吴大铭,陈运泰;地震矩、震级、震源尺度及应力降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8年02期 |
8 |
吴忠良!中国北京 100081;由宽频带辐射能量目录和地震矩目录给出的视应力及其地震学意义[J];中国地震;2001年01期 |
9 |
李秉锋,郭英琪,郭爱香,魏光兴,李艳顺;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小震应力降和介质Q值[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0年01期 |
10 |
陈运泰,林邦慧,李兴才,王妙月,夏大德,王兴辉,刘万琴,李志勇;巧家、石棉的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J];地球物理学报;1976年03期 |
11 |
P. Mandal;B. K. Rastogi;C. S. P. Sarma;许健生;;印度戈伊纳地震的震源参数[J];世界地震译丛;1999年02期 |
12 |
刘倬;吴忠良;姚雪绒;;云南省3次地震的余震活动的折合能量-地震矩关系[J];中国地震;2006年04期 |
13 |
董瑞树,刘志平,冉洪流;伊舒断裂带南、北段震源参数研究[J];地震地质;1996年01期 |
14 |
B.Mohammadioun;L.Serva;米素婷;高战武;;应力降、滑动类型、震级和地震危险性的关系[J];世界地震译丛;2002年03期 |
15 |
盛书中;万永革;;地震视应力及其物理意义的探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1期 |
16 |
杨志高;张晓东;;首都圈地区地震视应力的计算及空间分布[J];地震;2009年04期 |
17 |
黄怀勇;地震应力降的讨论[J];地球物理学报;1978年04期 |
18 |
秦嘉政;钱晓东;;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3期 |
19 |
刘富安;盛琰;;克拉玛依南地震波谱变化初探[J];高原地震;2010年03期 |
20 |
罗娣华,叶建庆,陈敏恭,蔡绍平,刘学军;丽江7.0级地震的余震震源参数研究[J];地震研究;199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