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巨大地震的对比研究

薛艳  刘杰  宋治平  
【摘要】:正 使用NEIC全球地震目录对比研究了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巨大地震的构造背景、震源参数和余震活动的时空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两次巨大地震发生在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亚板块的俯冲带上,是一个长达1000km的8级地震空段上发生的特大地震。该区构造运动强烈,运动速率高达6.5mm/a。(2)据震源参数的测定结果,两次地震的震源断层均属逆冲型破裂,9.0级地震的震源体深度浅于8.7级地震,但断层规模、断层面的滑动位移以及引起的地表的垂直位移都较8.7级地震大得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锦标,陈佩燕,李全林,王克祥,吴春珍,李伯民;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J];地震学报;1987年03期
2 R.McCaffrey;赵宇彤;;下一次特大地震[J];世界地震译丛;2007年02期
3 丁秋琴;苗春兰;;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及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2010年7~9月)[J];地震;2011年03期
4 张永久,彭立国,黄圣睦,李军,孙毅;苏门答腊岛8.7级地震对我国南北地震带地震形势的影响[J];四川地震;2005年02期
5 付虹;邬成栋;刘强;王世芹;陈燕;;印尼巨大地震引起的云南水位异常记录及其意义[J];地震地质;2007年04期
6 C.Subarya;M.Chlieh;L.Prawirodirdjo;J.Avouac;Y.Bock;K.Sieh;A.J.Meltzner;D.H.Natawidjaja;R.McCaffrey;赵京凤;冯义钧;;与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相联系的板块边界形变[J];世界地震译丛;2006年05期
7 ;《四川地震》1984总目录[J];四川地震;1984年04期
8 梅世蓉,宋治平,薛艳;中国巨大地震前地震活动环形分布图象与规律[J];地震学报;1996年04期
9 ;2010年4月7日苏门答腊北部发生7.8级地震[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4期
10 ;2010年5月9日苏门答腊北部发生7.4级地震[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5期
11 周蕙兰;;普喀鲁和伯克赫莫的地震分类新方案——根据1982年《大地构造物理学》发表的文献[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9期
12 雍幼予;;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巨大地震(M≥7(3)/(4))的活动特征[J];四川地震;1990年04期
13 ;2010年10月25日苏门答腊西南发生7.3级地震[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11期
14 冯浩,苗春兰;全球大地震及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2005年4~6月)[J];地震;2005年04期
15 T.LAY;H.KANAMORI;C.J.AMMON;M.NETTLES;S.N.WARD;R.C.ASTER;S.L.BECK;S.L.BILEK;M.R.BRUDZINSKI;R.BUTLER;H.R.DESHON;G.EKSTRM;K.SATAKE;S.SIPKIN;石玉涛;;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J];世界地震译丛;2005年06期
16 T.Masterlark;K.L.H.Hughes;张华;;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M9级地震的下一代形变模型[J];世界地震译丛;2009年03期
17 陶春辉;戴黎明;孙耀;金翔龙;周永刚;刘博;李三忠;周建平;顾春华;张金辉;;印尼附近海域地震海啸发生的构造背景综述[J];海洋学研究;2008年02期
18 宋治平,梅世蓉,薛艳;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的信息开发与利用[J];地震;1995年01期
19 宋治平,薛艳,梅世蓉,宋先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J];地震;2003年01期
20 许晏平;;日本学者谈地震预报与情报问题[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艳;刘杰;宋治平;;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巨大地震的对比研究[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2 沈宗丕;林命周;赵伦;郝长安;;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级巨大地震漏报反思[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曹井泉;徐建德;刘芳;;全球Ms≥8.5巨大地震与中国大陆Ms≥7.0强震的关联性[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4 朱守彪;蔡永恩;谢富仁;邢会林;Peter Mora;石耀霖;;2004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机理的有限元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杨选辉;;印尼8.7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出现的同震、震后宏观现象[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6 薛艳;宋治平;梅世蓉;;印度洋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7 高建国;聂高众;;中国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整体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张永仙;吴永加;;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地震触发研究[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9 江在森;杨国华;王敏;张希;方颖;王武星;;昆仑山、苏门答腊两大地震对大区域应变积累影响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程建武;;2012年苏门答腊北部海域8.6级地震对中国地震活动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俭;长春市近断层地震动场预测[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富全;西南天山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3 华卫;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定标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韦生吉;稀疏台网震源参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刘耀炜;动力加载作用与地下水物理动态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罗艳;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郝重涛;水平界面任意空间取向TI同类反射非双曲时距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8 刘敬华;近500年来黄土高原西部降水变化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及其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王东明;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刘吉夫;宏观震害预测方法在小尺度空间上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祥;川滇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7年
2 潘波;北京地区近断层强地震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3 罗国富;基于应力释放的大震增(减)震模型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6年
4 徐志国;双差法重定位及其在常规地震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5 张彬;近年来几次强震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动态应力触发问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7年
6 赵悦;苏门答腊海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季风上升流活动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闻军;利用全球虚拟地震台网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8 夏旻;用宏观地震资料反演历史地震震源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9 赵书礼;台阵(网)数字化资料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10 孔珍;地震CT技术中图像重建方法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清金川;印尼苏门答腊岛强震不断[N];工人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黄永明;全球地震增多:事实还是错觉?[N];南方周末;2010年
3 黄橙;回望:那些“震撼”难以磨灭[N];科技日报;2008年
4 ;科学先进实用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N];陕西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裴存刚;为地球把脉[N];济宁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肖明;香山紧急会议:汶川8级地震研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琴;科学看待次生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徐娜;珊瑚可以预测地震[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李永武;遇紧急情况可发布临震预警[N];兰州日报;2006年
10 王绍国察彦;市地震局确保地震观测资料准确性连续性[N];菏泽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