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庆良王文萍崔笃信王建华  
【摘要】:正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之后,武汉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等单位,迅速在格尔木—唐古拉公路上布设了由4个连续观测站和和10几个流动站组成的GPS观测剖面,并进行了数月的震后GPS观测工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甘卫军;张锐;张勇;唐方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及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7期
2 邵德晟,施发奇,付云文,张红蕾,汪志民;云南北北西地震条带GPS观测[J];地震研究;2005年01期
3 朱守彪;蔡永恩;石耀霖;;青藏高原及邻区现今地应变率场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地球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4 朱守彪;石耀霖;;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由GPS观测计算地应变率的误差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5 朱守彪;蔡永恩;;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性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6 朱守彪;;汶川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张跃刚;张晶;王敏;;中国大陆块体的相对运动与强震的关系[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4期
8 王双绪;张晓亮;张希;吴珍汉;胡道功;;利用GPS观测研究拉萨地块中段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4期
9 段志明,李勇,张毅,李亚林,王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新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10 樊溶河,张治安;唐古拉山北坡温泉谷地的地热地质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5年04期
11 都昌庭,刘旭宙;1999年青海省三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J];高原地震;2000年01期
12 刘广才;唐古拉山中段开心岭群乌丽群的时代定义问题[J];青海国土经略;1993年01期
13 沙金庚;;唐古拉侏罗纪牡蛎类(双壳类)的分布模式[J];中国科学D辑;2001年S1期
14 丁丽青,酆晓;定点地形变地震前兆异常指标辨识及可信度研究[J];华南地震;1993年04期
15 薄万举,王彦;形变测量与历史地震[J];四川地震;1996年02期
16 杨梅学,姚檀栋,何元庆,张晓君,马耀明;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17 吴少武;膨胀土与地形变[J];地震地质;1987年03期
18 许晏平;;名古屋大学东海地震和地形变观测网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2期
19 吴翼麟,牛安福,李爱萍;孕震区形变异常临近地震时的有序度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3年03期
20 赵城,张燕;地形变和地震形成的原理与极移相对应的地壳运动变化结果(概述)[J];福建地震;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良;王文萍;崔笃信;王建华;;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后形变[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2 朱守彪;蔡永恩;;利用台湾集集地震GPS观测反演地壳地幔黏性性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魏东平;;基于地震滑移矢量与GPS观测的东亚活动块体的EULER运动矢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峡;傅容珊;郑勇;张祖胜;;GPS观测三维数字模拟及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运动的力学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云好;陈章立;缪发军;;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蒋忠惕;;羌塘地区侏罗纪地层的若干问题[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3)——地层·古生物——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集(二)[C];1979年
7 江在森;张希;崔笃信;胡亚轩;陈文胜;王双绪;陈兵;;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丁学仁;史粦华;林继华;吴绍祖;付再扬;;福建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及形变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范雪芳;王吉易;;流体、地形变及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相互关系与特征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周友华;;地形变与地震预报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生海;煤系地层成煤环境及层序地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孟国杰;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云飞;GPS快速静态及RTK技术在物探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许程;青海省治多县多彩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作用[D];长安大学;2007年
3 李宗平;内陆盆地地热开采引发地层形变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马永吉;GPS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王正哲;震前低空大气层热红外增温异常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6 赵慧;地面沉降的人为主控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刘兵;GPS技术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肖;基于GPS-GPRS的定位系统在物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君钱;GPS技术显身手地质找矿效率高[N];中国测绘报;2004年
2 赵文津;地震预报应加强地学基础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于莘明通讯员曹菲;50精兵详查青藏线活动断层[N];科技日报;2002年
4 本报通讯员 王新光 魏亮亮;敢与天公试比高[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记者 魏盼生;我市地震监测 预警国内领先[N];汕头日报;2006年
6 胥波;申报青藏高原世界地质公园[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沈英甲;地震能不能预测[N];科技日报;2002年
8 吴昌红 吴红梅;南京探测地震潜因“活断层”[N];新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凝;实现地震预报 从探索规律做起[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