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清林  
【摘要】:正 1 地震概况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我国自1950年以来首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这次地震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地震活动的格局,是上个世纪以来我国最重要的一次地震事件之—。对这次地震的系统总结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该次地震震中位于东昆仑断裂西部的布达板峰附近。东昆仑断裂带是分割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祁连山块体和中部的羌塘块体的边界断裂带。以左旋走滑兼挤压活动为主。在该断裂带中段,曾在1937年发生花石硖7.5级地震:在该断裂带以西,曾在19976年发生玛尼7.5级地震,玛尼地震震中距此次8.1级地震约300km。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简讯[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6年01期
2 赵鹏沄;刘波;秦善;;京津晋冀寒武系第三统鲕粒灰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薛君君;;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2期
4 朱治国;王晓强;刘代芹;李杰;祝意青;;2005~2009年喀什—伽师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地震[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5 詹自敏;陈连旺;陆远忠;;大华北地壳动力学参数及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6 张明伟;邓辉;李贵才;范锦龙;任建强;;模型模拟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4期
7 刘善华;李民;孙铭心;刘育民;;大同6.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8 程喆;徐旭辉;王荣新;武明辉;辛藜莉;;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异常热演化因素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9 顾申宜;张慧;;水位、水氡小波分析中期异常提取方法[J];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敏;李强;王凡;张锐;王阎昭;师宏波;张培震;沈正康;;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2011年日本宫城M_W9.0级地震远场同震位移[J];科学通报;2011年20期
11 车钦;赵声蓉;范广洲;;华北地区极端温度MOS预报的季节划分[J];应用气象学报;2011年04期
12 汪洋;;中国东北—华北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13 薛丁;张建业;韩晓明;;邢台地震窗对华北6级以上地震的预测[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4 徐寅;金莲姬;许潇锋;;近20年来我国夏季强对流云顶气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15 王珊珊;韩丽娟;崔恒建;杨华;;基于大气降水的华北地区土壤湿度预测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11年04期
16 王静华;郭金杰;;应用电法勘探圈定浅层地下水富集区[J];河南水利;2003年05期
17 和平;李志雄;陆远忠;邵志刚;;断层面的有限单元模拟方法综述[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8 吴伟;邓莲堂;王式功;;“0911”华北暴雪的数值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分析[J];气象;2011年08期
19 陈阜超;纪静;塔拉;王太松;韩勇;;京津水准复测与垂直形变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11年02期
20 孙密娜;管兆勇;张蓬勃;曹舒娅;;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南太平洋夏季海表温度变化主要模态的可能联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林;;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2 王俊国;;华北地区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潘滇;徐建芬;彭卫刚;;华北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姜明明;周仕勇;;多维应力释放统计模型(MSRM)在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建华;姜盛松;管波;傅容珊;;华北地区地壳剖面粘弹性应力分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7 蒋溥;梁小华;;华北地区地震断错及其形变场和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李振清;;回顾华北地区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 教学史志)[C];1995年
9 赵秀兰;延晓冬;;近20年华北地区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及水分管理与调配对策[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华林;王健;梁更国;杨丽军;;中国华北地区大地震复发活动周期、迁移特征及趋势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峡;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形变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宫飞;华北地区结构型节水种植业模式及途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桂芝;中国华北地区东方蜜蜂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荣艳淑;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5 张利平;华北地区陆气水循环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温海清;金元之际的华北地方行政建置[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学民;华北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及与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D];南开大学;2004年
9 周连童;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10 房立华;华北地区瑞利面波噪声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遵兰;华北地区冬小麦与夏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孙燕;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100hPa高度场异常的关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3 史晓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华北地区电力需求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郭士忠;清代华北地区粮食流通[D];山西大学;2008年
5 张艳;清代典当业税收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左艳艳;华北地区中老年针织毛衫感性消费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范烨;华北地区气溶胶分布和层积云结构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韩军彩;华北地区空中水汽含量的演变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李坤;中国华北地区人群TAP1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高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华北地区兵变述论[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超;华北地区首台百万机组投产[N];华北电力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李学刚;上半年华北地区煤炭市场运行综述[N];物资信息报;2005年
3 记者 于文静;近期我国气候存在异常特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涛;华北地区化肥价格调查[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5 陈超 李友亮;泰达环保垃圾电厂建成[N];天津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茜;泛华北地区开通工程信息共享平台[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杨;寻找丢失的雨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张鹏;九“统一”助行自驾游[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李晓辉;成品油市场供应由紧趋松[N];中国企业报;2009年
10 通讯员 王福强 贾冬梅;着力建设华北地区形象炼厂[N];中国石油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