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静电场异常与地震——一种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信息探索
【摘要】:正本文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 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依赖于可靠地震前兆信息的获得。可靠前兆仅存于能在各种介质中进行连续有效传播并能在地表观测到的物理量中,如电场、磁场和重力场。通过对震前动物行为异常、地光等公认宏观地震前兆成因机理研究以及地电、大气电观测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后得出:震前电场异常确有可能成为开展可
|
|
|
|
1 |
刘心恒,周郧生;可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一种地电阻率加速变化[J];地震学报;1991年02期 |
2 |
张炜,邢玉安,邢如英;地下水中氡含量离散度变化与地震的短临前兆[J];地震学报;1987年03期 |
3 |
魏光兴;1983年山东菏泽5.9级地震及其短临前兆[J];地震;1985年02期 |
4 |
薄万举,吴翼麟;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J];华南地震;1996年02期 |
5 |
郝建国;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研究与地震预测[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9年06期 |
6 |
刘西林,华爱军,王志才;南黄海6.4级地震的短临前兆及其震源过程[J];高原地震;1997年01期 |
7 |
李宣瑚,李志雄;“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07期 |
8 |
薄万举,王彦,楼关寿,吴翼麟;形变、应变短临前兆信息的合成[J];地震;1995年S1期 |
9 |
薄万举,华彩虹;地形变强震前兆指标探讨[J];地震;2001年01期 |
10 |
梅世蓉;我国地震预极现状[J];山西地震;1987年01期 |
11 |
孟国正,苑官荣,张振华;全镇五.八级地震短路前兆特征探讨[J];山西地震;1983年01期 |
12 |
万存绪,史正中;地震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J];地震研究;1996年02期 |
13 |
葛彦增,李玉敏,卢良玉,刘锡纯,史成林;断层形变高频波动丛集性前兆和异常判据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1996年03期 |
14 |
牛志仁;震源物理与地震短临前兆问题[J];地震;1992年06期 |
15 |
王六桥,李善因;某些临震异常的浅层机制[J];西北地震学报;1979年01期 |
16 |
李普照,卢显苏;电感异常与地震——歉述电感的短期予报[J];山西地震;1978年01期 |
17 |
肖承邺;地震成因综述[J];山西地震;1978年02期 |
18 |
刘幼唐;险震预报的气象信息[J];山西地震;1980年02期 |
19 |
张嘉延;河北省M_S≥5.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J];地震;1983年03期 |
20 |
姚梅尹;对广东省历史地震的两点看法[J];华南地震;198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