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1我国建成庞大的地震地下流体动态观测系统,正向新一代前兆台网发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陆多震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了大量地下流体动态观测井,70年代基本建成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与全国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到了80年代,已有了 260口国家井组成的井网和 68个基本台与 110个区域台构成的台网,又相继建设一批水温(地热)观测井(约 90口)与水汞观测井(约60口),90年代,又建成一批断层带土壤气观测点(约50个)。此外,地、县地震部门建设了一大批地下流体动态观测井(台),地方井(台)总数有 500多口。因此,在中国大陆建成了观测井(泉、点)总数超 1000个的庞大的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系统。近10年来,这个观测系统正在取得新的发展。
|
|
|
|
1 |
葛文萍,邓年茂,陈良益;一种光电自动监测的摩擦试验机[J];光子学报;2000年08期 |
2 |
冯绚敏,邢鸿厚,柯玉龙,王莉娅;汕头东山湖热矿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华南地震;1991年03期 |
3 |
张梅英;袁建新;潘轺湘;古流祥;范士荣;姜新力;;岩土介质微观力学动态观测研究[J];科学通报;1993年10期 |
4 |
杜筱玲,胡逢喜;水稻分蘖动态观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气象;2005年10期 |
5 |
齐冰,王宇丽,刘洪吉;利用动态观测资料求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08期 |
6 |
吴林娜;;山西省近期地下水动态基本特性的初步分析[J];地下水;2006年05期 |
7 |
徐玉宏;冮行久;;矿井排水对民用取水井影响程度的分析[J];地下水;2006年06期 |
8 |
张人佶;李莉;吴自勤;;Ge/Au和Ge/Ag双层膜中非晶Ge加热晶化的动态观测[J];电子显微学报;1992年04期 |
9 |
王凤春;雷迎春;盖瑞杰;;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下水;1993年03期 |
10 |
郑志强;;安溪潘田矿区地下水系统水文动态分析[J];福建地质;2009年03期 |
11 |
程兴华;;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地下水;1984年03期 |
12 |
丁卫华,仵彦卿,蒲毅彬,廖全荣;CT技术应用于岩石实验动态观测的新进展[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
13 |
上原信司
,水山高久
,李明;通过动态观测研究泥石流的最大流量[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7年03期 |
14 |
孙承德;顾贞庆;;临沂地区建成地下水监测网[J];国际地震动态;1988年07期 |
15 |
高霁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统一规划,加强协作,高速度开展华化平原地下水长期观测工作(华北区第一届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协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摘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60年06期 |
16 |
毛亚宁;;对内蒙河套灌区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调整的意见[J];内蒙古水利;1988年03期 |
17 |
王全才;滑坡立体监测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0年03期 |
18 |
仵彦卿,丁卫华;单轴条件下砂岩三维破裂过程的CT观测[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
19 |
张更生;;高速优质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华北区第一届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协作会议上的发言摘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60年06期 |
20 |
高晓军;尹菊;姚霞;;鲜水河断裂带断层蠕动的动态观测[J];四川地震;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