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清林范文秦建增张香荣  
【摘要】:正1989年6.1级和1991年5.8级地震之后,1999年大同老震区发生了5.6级地震。10年时间,在同一地区连续发生 7次 5级以上地震,在华北地区十分罕见。大同强震群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10~ 15 km。 (1)壳幔构造特征。该区地壳划分为三层,即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厚度分别为: 15~ 17 km, 7~10km,15~19km。莫霍面表现为东浅西深,为本区地壳厚度剧烈变化带。该区存在三条地壳深断裂和三个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善华;李民;孙铭心;刘育民;;大同6.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2 王武星;石耀霖;孙文科;张晶;;利用GRACE观测数据研究苏门答腊区域的黏滞性结构[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林;范文;秦建增;张香荣;;大同5.6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秦建增;李清林;冯建林;张珊敏;黄邦武;张建志;张晓普;;太原M_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清林;;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4 李清林;;太原4.3级和灵石4.4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5 马莉;;沈阳东陵M3.1级前后重力异常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李清林;秦建增;黄邦武;张瑞敏;王雷;张建志;;临猗M_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祝意青;梁伟锋;凌晔;刘练;;北祁连河西地区重力场变化及其与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李清林;张文玉;;张北6.2级地震及晋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9 汪洋;邓晋福;汪集旸;熊亮萍;;燕山造山带深部动力学过程的火成岩石学探针反演[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陈兵;楼志文;;孕震过程应力-损伤耦合效应与地表重力场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琼;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康荣华;地壳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特征[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李立功;基于旋转模型的青藏高原重力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李艳;基于ArcGIS的重力图构建及其可导航性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翟振和;陆海交界区域多源重力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军;我区地壳中存在岩浆及水状流体[N];西藏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