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四川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活断层研究

钱洪  唐荣昌  黄祖智  
【摘要】:正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近代地壳运动强烈,活动断裂众多,断层运动类型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对四川活动断裂的研究无论是在地震预报、活动构造理论还是青藏高原地壳动力学研究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活动断裂的研究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进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树德;白龙江中游滑坡初探[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6期
2 于双忠,是勋刚;我国活动断裂两盘错动规律及地球动力[J];中国科学D辑;1996年02期
3 钟建强;南沙群岛新构造分区及其稳定性初步分析[J];东海海洋;1998年01期
4 唐荣昌,黄祖智;活动断裂的地质研究与城市建设[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5 彭自正,赵爱平,胡翠娥,吴敏;基于GIS的江西活动断裂分布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华南地震;2002年04期
6 杨金中,聂洪峰,李景华;遥感技术在浙江东部穿山半岛地区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3年04期
7 李志良;活动断裂、线性影像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摘要)[J];国土资源遥感;1992年03期
8 冉洪流,周本刚;布朗模型在北京西北地区的应用[J];地震学报;2004年S1期
9 贾三满;郭萌;;从高丽营探槽分析黄庄—高丽营断裂与地裂缝的关系[J];城市地质;2007年04期
10 张世良,陈上福;从卫星影像上分析我国台湾岛活动断裂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地震地质;1980年04期
11 辛永信;;宝坻断裂危险性的初步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0年01期
12 ;地质学[J];全国新书目;1994年01期
13 贾晋康;活动断裂滑动位移势和滑动速率的评估与地震复发[J];四川地震;1996年04期
14 陈运平,席道瑛,樊星;用分形理论研究海南岛的活动断裂[J];地震研究;2002年04期
15 徐扬,赵晋泉,张大卫,杨政;山西交城断裂交城县城段的位置及其与地裂缝的关系研究[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16 蒋蔺珍;活动断裂垂直错动的影象标志[J];华南地震;1985年04期
17 张成贵,游泽李;震中不在主要活动断裂上的中强地震——甘孜6级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S1期
18 向光中,王多杰,徐小卫,贾运鸿;柴达木盆地及邻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西北地震学报;1990年02期
19 詹文欢,刘以宣,钟建强,陆成斌;南海南部活动断裂与灾害性地质初步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年03期
20 江娃利,张英礼;河北磁县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带活动特征与1830年磁县地震[J];地震地质;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洪;唐荣昌;黄祖智;;四川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活断层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2 彭伯云;向新益;;克孜尔水库活动断裂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3 许学汉;;新构造、活动断裂年龄与工程地质评价[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李兴唐;;活动断裂工程地质评价原则[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5 邵延秀;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干活动断裂大震危险区预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化然;刘爱平;张国民;;强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的某些研究——土耳其Izmit地震实地考察[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王培德;李春来;赵华;;北京西北活动断裂的探测和确定[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伍法权;;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活动断裂及其对工程影响的初步认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孟宪梁;;活断层年代学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10 姚大泉;汤有标;;活断层错动产物的微观研究方法初探[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梅花;卫星遥感的热信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2 闵伟;区域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
3 李西双;渤海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金兰;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朱爱斓;川西地区主干活动断裂间震期滑动习性与运动状态的地震学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6 程建武;川西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地层地貌序列和构造活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7 殷跃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CRUSTAB)[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8 李光慧;通海隧道区域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发震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何红前;渭河盆地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吴中海;西藏当雄—羊八井盆地及邻区第四纪地质演化与活动断裂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辉;遥感技术在潍坊地区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余双琳;基于ARCGIS厦门及附近区域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关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长星;基于GIS的活动断裂识别支持系统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4 李国峰;唐山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5 郝莉莉;活动断裂安全避让距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谢天;库车坳陷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D];新疆大学;2005年
7 黄鑫;新疆地区活动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D];长安大学;2008年
8 周江林;张家口盆地活动断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郭卫英;青藏高原北部主要断裂的卫星热红外影像特征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10 高东东;“5.12”地震活动断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李绍丹 方琳;北京展开平原区活动断裂地质调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记者 高慧丽;多方向活动断裂交汇致拉勐乡受灾严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李绍丹 方琳;北京开展活动断裂调查[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记者 夏平容;我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通过评审验收[N];雅安日报;2011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彭桂梅;西淋岗:活动断裂还是滑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吴芳 本报特约记者 杨健;为受伤的大地把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记者 刘振国 郑荣 丁全利;山区城镇建设要加强地灾风险管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一份来自地震灾区一线的日记[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记者 刘莉;中国地震局:详析玉树地震四大特点[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刘振国郑荣 丁全利;山区城镇建设应加强地灾风险管制[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