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臧绍先,李昶,宁杰远,魏荣强;华北岩石圈三维流变结构的一种初步模型[J];中国科学D辑;2002年07期 |
2 |
郑海飞,谢鸿森,徐有生,宋茂双,郭捷,张月明;0.25—3.75GPa和20—370℃条件下0.025mol NaCl溶液电导率研究[J];地质学报;1997年03期 |
3 |
顾芷娟,郭才华,李彪,肖晓辉,张兆忠,周召林;壳内低速高导层成因初步探讨[J];中国科学B辑;1995年01期 |
4 |
张景廉;克拉2大气田成因讨论[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1期 |
5 |
雷东宁;樊光明;;基于地壳双层结构假设的大陆强震孕震机制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06年02期 |
6 |
吴福元;徐义刚;高山;郑建平;;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J];岩石学报;2008年06期 |
7 |
于宋月;徐义刚;黄小龙;葛文春;程锦;;东北和华北地区上地幔成分和热状态对比及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启示[J];岩石学报;2007年06期 |
8 |
方乐华;张景廉;陈启林;石兰亭;卫平生;张虎权;;中国西部大气田形成与深部地壳构造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4期 |
9 |
林旭光,张昌达;板内地震的一种发震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
10 |
岳伏生,张景廉,杜乐天;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与成岩成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4期 |
11 |
徐朝繁;潘纪顺;王夫运;田小峰;冯建林;;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6期 |
12 |
琚宜文;范俊佳;谭静强;武昱东;雒毅;;华北盆-山演化和岩石圈转型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3期 |
13 |
张景廉;石兰亭;卫平生;张虎权;陈启林;李扬鉴;;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2期 |
14 |
魏志平;张景廉;方乐华;杜玉潭;;松辽盆地天然气成因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4期 |
15 |
郑建平;;不同时空背景幔源物质对比与华北深部岩石圈破坏和增生置换过程[J];科学通报;2009年14期 |
16 |
彭聪,赵一鸣;中国东部含金矽卡岩矿床分布规律与深部地球物理背景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9年06期 |
17 |
李振清,侯增谦,聂凤军,孟祥金;藏南上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性质与分布:来自热水流体活动的证据[J];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
18 |
张景廉;赵应成;王新民;卫平生;郭彦如;;大气田形成的一些控制因素探讨[J];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01期 |
19 |
田伟;陈斌;刘超群;张华锋;;冀北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J];岩石学报;2007年03期 |
20 |
徐义刚;李洪颜;庞崇进;何斌;;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限[J];科学通报;2009年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