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琳瑛舒曦  
【摘要】:正大量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序列时间和空间参数(M一N、△T—N)等大都服从幂指数分布,这种特征证实地震序列自身的演化具有自相似性,在时间和强度分布上具有分形结构,而这正是非线性系统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关地震序列成因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序列形成的物理机制与震源区介质的非均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晋康;地震序列中“转折时间t_0”的力学意义及作为前兆性特征参量的探讨[J];四川地震;1995年03期
2 刁桂苓,于利民,李钦祖;大同两次M_s5.8地震序列的震源区应力场对比分析[J];地震;1995年04期
3 张治洮;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4期
4 王树华;王承先;;1986年邛崃4.2级地震特征[J];四川地震;1987年01期
5 蔡煜东;地震序列类型预测的遗传程序设计方法[J];地震学报;1996年01期
6 刁桂苓,程万正,李桂芳,陈新华,于利民,李钦祖;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6年05期
7 刘蒲雄,陈修启,吕晓健,韩丹;地震序列的后续显著地震的预测研究[J];地震学报;1996年01期
8 赵珠,陈农;1992年四川力马地震序列期间激发的孕震结构[J];中国地震;1996年01期
9 刁守中,周翠英,华爱军,侯海峰;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应用刍议[J];中国地震;2002年03期
10 靳玉科;梁向军;靳玉贞;宋美琴;王焱;张玲;;大同震区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初探[J];山西地震;2010年03期
11 卓秀榕,叶雯燕;地震序列振幅比偏差的特征[J];地震地质;1981年01期
12 钟廷姣,王振声;序列分析法在以震报震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04期
13 曾健,韩渭宾,王虹,席敦礼;M≥6.0强震后地震序列类型的模糊聚类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1994年03期
14 武孔春;地震序列性质与断层分形关系的探讨[J];地震研究;1995年02期
15 赵珠,龙思胜,罗昭明;四川二滩水库库区蓄水前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J];华南地震;1999年01期
16 孙文福,焦明若;1999年岫岩5.6级地震序列活动跟踪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17 肖丽珠,刘小凤,郑卫平;2001年7月11日肃南5.3级地震前兆异常与地震序列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3期
18 韩志军,周成虎,裴韬,汪闽,秦承志,蔡强;地震序列提取的时空耦合距离方法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2年06期
19 黄耘,郑江蓉;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序列特征研究[J];地震;1999年02期
20 王振声;1979年江苏溧阳6.0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瑛;舒曦;;地震序列的有序度及多分形特征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任金卫;;分性的非线性自相似性与特征地震的成因探讨[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3 张广伟;雷建设;;2011年盈江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琳瑛;朱传镇;黄容良;;地震时空分布结构多重分形特征[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许勇;张季超;李伍平;;饱和软土微结构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解文荣;张莉;;地震波形的分形判别与特征提取[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2010年玉树地震序列双差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钦祖;于利民;刁桂苓;孙佩卿;陈敬伟;;“板内地震序列与板缘地震序列的特征差异”课题进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马宇;赵阳升;段康廉;;岩体裂隙网络的三维分形仿真[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10 曹思远;牟永光;杨文杰;吴爱弟;;地震资料分形结构初探[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卫;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定标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万丽;胶东蚀变岩型金矿成矿元素聚集分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王勤彩;地壳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王庆飞;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金章东;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演化[D];南京大学;1999年
6 赵翠萍;1997-2003年新疆伽师震源区特征的地震学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皇甫岗;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李苍松;岩溶地质分形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曹井泉;唐山7.8级地震地下水动力环境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孙长虹;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破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凯;淮北桃园矿F_2断层泥的分形特征及其工程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武敏捷;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地震序列及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6年
3 秦立新;用远震信息进行地震丛集精确定位——唐山地震序列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胡幸平;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动力学解释[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0年
5 林碧苍;昆仑山口西地震序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6 孙娜;分形方法在山东胶东地区金矿床评价与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张杰卿;速度与衰减结构成像及其在滇中地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9年
8 乔慧珍;地震视应力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张建;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金矿预测中的运用[D];新疆大学;2006年
10 赵林;基于分形理论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州地震局局长王学甫答记者问[N];民族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洁;“地震预测是巨大的挑战”[N];湖北日报;2007年
3 秦力勇马晓明;市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市民不必惊慌[N];绵阳日报;2008年
4 ;能否利用潮汐预测地震[N];科技日报;2008年
5 张萍王向华;地震专家谈余震[N];四川日报;2008年
6 记者 许晓蕾通讯员 李培志 杨瑞平;地震专家开展调查评估[N];云南日报;2008年
7 罗晖;汶川:余震还要持续多久[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建华;地震到底怎么回事[N];人民日报;2001年
9 张丽;地震的“探针”[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记者 于莘明;地科院启动一批重大地质科研项目[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