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为了选择较好的震前电磁波观测场地,我们曾对地表及坑道等某些场地的电磁波噪声背景进行过实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和坑道,凡有电力、电话线和其它电器设备的场所, 均有较强的噪声背景。为使震前电磁波观测达到高增益,低噪声,天地波同步接收的目的,
|
|
|
|
1 |
毛浦森;介绍震前收到的电磁波信号[J];地震学报;1986年01期 |
2 |
刘长才;张彪;祁立勇;陈吉莲;卢才让;;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6期 |
3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北京举办“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论坛”[J];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7期 |
4 |
王桂友;陆学振;纪世泉;;海安蚕种场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
5 |
赵琳爽;电磁脉冲数值异常初探[J];山西地震;1997年03期 |
6 |
韩自豪;牛立军;魏文博;;电磁方法的拟地震解释[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7 |
沈飚;朴化荣;;反射MT法层析成像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6期 |
8 |
徐衍和;董守华;李东会;;无线电波坑透技术在矿井中的研究与应用[J];江苏地质;2007年01期 |
9 |
索勃列夫;郭若眉;;矿体的动电辐射[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1期 |
10 |
吴建平,冯锐;井间电磁波CT中的非块体分段反演算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3年03期 |
11 |
王文祥,杨武洋,唐方头,刘勇,汤寒松;对Petro-Sonde岩性探测技术有关理论的探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7年03期 |
12 |
顾孝同;;国内工程C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13 |
张建国;关华平;;张北6.2级地震前电磁波频谱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S1期 |
14 |
王健;回采工作面电磁波坑透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矿开采;2005年01期 |
15 |
李东会;董守华;;坑透资料的几种不同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06年04期 |
16 |
宫仕昌;;电磁波坑道透视探测技术在淮北矿区的应用[J];安徽地质;2008年02期 |
17 |
叶英;;隧道综合参数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9年04期 |
18 |
万国香;;应力场和电磁场在脆性压电岩体中耦合行为的理论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19 |
陈立德,任志洪,和宏伟,徐渝生,郑文兴,李克兴,李敏,王岭云;一种新型电磁波观测装置——深井垂直天线及初步观测结果[J];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04期 |
20 |
陈文德;艾启胜;周巍;;地质雷达在大型墩台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