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周歧海魏辅文黄乘明  
【摘要】:正家域是动物为保证其日常活动,包括觅食,繁殖,寻找隐蔽场所和育幼等,而长期占据的一定区域(Burt,1943).对于那些依赖均匀分布,自我更新资源的动物来说,它们表现为均匀式的家域利用方式;而对于那些利用集中分布的资源的动物来说,它们则会根据资源的变化来改变对家域的利用 (Terborgh,1983).因此,家域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动物在行为和生态上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包括觅食策略,生理和形态上的特化以及社群关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杨,张明海,马建章,汪双喜,张树森,吴安康;贵州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分配[J];兽类学报;2005年02期
2 谢旧我;;黑叶猴救人[J];农家之友;2003年24期
3 黄乘明,李友邦,邹异,覃怀平;野外黑叶猴对人类的攻击行为(英文)[J];兽类学报;2005年01期
4 杨明海,张锡格,张恩权,彭真信,龚光建,许艳梅;黑叶猴与雌性白头叶猴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中国兽医学报;1998年03期
5 黄中豪;周岐海;黄乘明;蒙渊君;韦华;;广西弄岗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J];兽类学报;2011年01期
6 苏化龙,林英华,马强,赵怀东,吴登明,胥执清,邓合黎;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白颊黑叶猴种群初步调查[J];兽类学报;2002年03期
7 黄炳康;大哄豹自然风景区黑叶猴知多少?[J];广西林业;2005年01期
8 魏明;;珍贵濒危动物黑叶猴[J];科学大观园;2011年07期
9 许金菊,唐承奎,唐绍宗;黑叶猴正常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J];动物学研究;1991年01期
10 周歧海,黄乘明,唐启乐;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1 董明海;;黑叶猴:麻阳河谷的精灵[J];森林与人类;2008年12期
12 佴文惠,刘瑞清,陈玉泽,王金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黑叶猴染色体易位[J];遗传;1999年01期
13 潘汝亮,马世来,王红,马原野;菲氏叶猴和黑叶猴的齿弓[J];动物学研究;1988年02期
14 潘汝亮,彭燕章,叶智彰,王红;菲氏叶猴与黑叶猴的下颌骨[J];动物学研究;1988年04期
15 王爱龙;黄恒连;冯汝君;;石山精灵黑叶猴[J];森林与人类;2010年12期
16 周歧海,黄乘明,方艳;黑叶猴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7 唐洪通,张含藻;白颊黑叶猴资源及生态调查[J];四川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18 黄乘明,李友邦,周歧海,魏辅文;扶绥黑叶猴日漫游的活动类型和发生高峰(英文)[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9 梅渠年;黑叶猴齿序年龄与其身体生长的变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0 佴文惠,刘瑞清,陈玉泽,王金焕;应用染色体涂染法建立人和黑叶猴(Semnopithecus francoisi)的染色体同源性[J];遗传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歧海;魏辅文;黄乘明;;弄岗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家域及漫游行为[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吴茜;周岐海;;旱季弄岗黑叶猴的食物营养成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友邦;黄乘明;丁平;蔡湘文;;广西扶绥昌平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觅食行为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孔令雪;郭聪;;赤腹松鼠在繁殖期不同时段的家域变化[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帮;黄乘明;;黑叶猴的食性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刘群秀;Richard Harris;王小明;王正寰;;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藏狐家域范围及重叠度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松;黄乘明;;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怀孕中后期尿中生殖激素的变化[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周歧海;黄乘明;方艳;;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春夏季活动时间分配的初步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韦显盛;周岐海;李友邦;黄中豪;黄乘明;;栖息地破碎化对黑叶猴食性的影响[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崔多英;刘振生;王小明;;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的家域研究[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双玲;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家域和生境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丁由中;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红军;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狼的家域及其生境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刘群秀;藏狐的活动规律、家域特征及生境选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亮;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獾类物种野外空间行为生态学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崔多英;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的家域、活动规律和采食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友邦;广西黑叶猴分布数量和行为生态学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黄乘明;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对栖息地选择利用与觅食生物学[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9 周江;海南黑冠长臂猿的生态学及行为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戎可;松鼠越冬生存策略及其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娅杰;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栖息地适宜性和保护区最小面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辉;基于粪便分子生物学的马鹿个体识别、亲缘关系分析及家域确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胡艳玲;笼养黑叶猴的社会关系和食量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湘文;黑叶猴的觅食生物学和营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罗杨;贵州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黄继志;笼养黑叶猴和白颊长臂猿的行为生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帮;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营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晓庆;藏狐家域计算方法的比较及其主要食物对家域分布特征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璐;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生境利用的初步观察[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智;基于3S技术的黑叶猴生境破碎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林;贵州黑叶猴种群数量大幅增加[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2 实习生 杨晓佼 记者 袁琳;濒危物种在我区得到拯救保护[N];广西日报;2011年
3 文铭权;亚洲象千里赴川“倒插门”[N];四川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慧;动物欺骗行为源于进化需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周放;广西中越边境发现黑长臂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周军 黄德和;大旱殃及广西珍稀动植物[N];广西政协报;2010年
7 记者 蒋卫民;广西珍稀野生动植物仍需救护[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记者 刘水玉 黄革;撩开大熊猫王国神秘面纱[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本报记者 白荧 王雨;景观昆虫王国探秘记[N];贵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常丽君;保持生物钟周期性另有机制[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