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莫运明邹异  
【摘要】:报道了广西发现的3种两栖动物新记录,它们分别是角蟾科的费氏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feae、海南拟髭蟾Leptobrachium hainanense,树蛙科的黑眼睑小树蛙Philautus gracilipes。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雪莉;卜书海;冯学运;李旭辉;;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黄永辉;;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11年02期
3 魏刚;夏品华;成刚;王帅;张景涿;吕敬才;徐宁;;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和花姬蛙蝌蚪捕食藻类的效应[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施瑞康;赵文喆;;逛水族馆,看“怪鱼走秀”[J];少年科学;2011年Z1期
5 刘彦宏;廖文波;周材权;米志平;毛敏;;理县湍蛙的年龄结构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家洲;蒙绍权;李燕君;贝永建;谢文海;李桂芬;;版纳鱼螈幼体和成体皮肤的结构[J];四川动物;2011年04期
7 ;科技看点[J];海洋世界;2011年08期
8 夏汝函;;人类与致病微生物的战争[J];自然杂志;2011年03期
9 蓝枫;;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是生物小型化?——由发现世界最小青蛙说开去[J];生物进化;2011年02期
10 ;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Ⅲ)[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11 李忠东;;2030年,需要两个地球[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3期
12 贾秀英;施蔡雷;张杭君;;镉暴露致黑斑蛙精巢氧化损伤与DNA损伤[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13 黄永辉;;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研究[J];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14 杨君;张育辉;王宏元;白瑶;洪燕燕;;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何静;Irwin M.David;张亚平;;基因重复在基因选配(gene co-option)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motilin/ghrelin荷尔蒙基因家族及其受体基因家族的进化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21期
16 雒林通;万红玲;兰小平;李三相;;中国大鲵资源现状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7 李奇;;非洲鳄伏击大象[J];科学大观园;2011年12期
18 周庆萍;周雪林;韦国彬;;水城产中华大蟾蜍血细胞的显微观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运明;邹异;;广西三种两栖动物的新记录[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银凤;秦占芬;;基于两栖动物评价TH-TR信号通路干扰作用的方法学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徐剑;;南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Dubois Alain;江建平;;现生两栖动物的高级阶元命名[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永成;李伟丰;;广西十万大山蝶类的区系特征[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嵇庆;;几种两栖动物基因组中c-myc基因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7 徐剑;;广东北部亚热带雨林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徐士霞;李旭东;王跃招;;两栖动物监测农药污染的研究概况[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折志刚;睢天林;秦文斌;;几种两栖动物血红蛋白不与人血红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进化意义[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马越;蔡淑频;;内皮素对两栖动物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元;两栖动物变态过程中嗅器和骨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利华;黑带蛙(Rana nigrovittata)皮肤中胆囊收缩素和缓激肽的分离纯化、分子克隆及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秀红;黑带蛙(Rana nigrovittata)皮肤抗菌肽的分子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晓栋;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D];南京大学;2002年
5 杨琦;蚯蚓组织中一组核酸酶酶学、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江建平;中国蛙科系统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
7 尹晓辉;几种农药对中华蟾蜍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分子毒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8 韩曜平;无指盘臭蛙和山溪鲵皮肤及卵中3种生物活性多肽的分离鉴定和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赵瑞利;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活性肽的分子克隆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金莉莉;东北林蛙皮抗菌肽及其生物学特性[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曼达;两栖动物缓激肽基因的首次克隆、特征及可能的免疫调节关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斌;韶赣高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两栖动物保护效果及改进措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蒋才云;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碧;中国两栖动物锥虫、肝簇虫空间分布风险的MAXENT模型预测[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杜国栋;多溟二苯醚在两栖动物体内的富集特征及与水生、陆生生物的比较[D];河北大学;2011年
6 王星;湖南省部分两栖动物的线粒体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建利;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种群监测[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王新卫;河南大别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及繁殖生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迪;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修复效果评价及关键因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翠军;黑龙江省东北林蛙低温耐受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军;国内首家专业原生态两栖动物展览馆落户岛城[N];青岛日报;2010年
2 张亚东;要为两栖动物建设生物通道[N];协商新报;2010年
3 记者 刘向;去年全球有168种两栖动物灭绝[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 熊燕;中国科学家首次从两栖动物中发现基因编码的神经毒素[N];云南日报;2009年
5 傅晨琦 胡国洪 岳纳珊;“两栖动物”车延高[N];金华日报;2010年
6 王帆;墨西哥两栖动物生存环境恶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吴洣麓;全球两栖动物面临灭门之灾[N];北京科技报;2007年
8 记者 齐芳;我国两栖动物首次检出壶菌[N];光明日报;2010年
9 田地编译;益生素有可能拯救两栖动物[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韩曙;两栖动物愈合能力神奇 协助人类研发去疤药物[N];工人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