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元素的影响
【摘要】:正 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是一种兼性寄生真菌,因其具有灭蚊能力强,不污染环境,宿主特异性强,对非靶生物无害,在蚊幼生境能自我循环,培养材料便宜,易于大量人工培养,其有性生殖阶段卵孢子能在不利环境中长期存活并保持活力和灭蚊能力等优点,已被视为一种有希望的生物灭蚊剂。自6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工作者不断致力于其生物学、生态学、培养技术及田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
|
|
|
1 |
金立中;;致倦库蚊体内酯酶A2和B2在有机磷抗性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酯酶的关系[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1年01期 |
2 |
李建华,王菊生,包怀恩,魏鸣,郎书源;致倦库蚊胃、胸肌及卵巢匀浆内的游离氨基酸[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3 |
杨平均;陈海东;周昌清;;致倦库蚊实验种群动态研究[J];生态科学;1990年02期 |
4 |
牛玲玲;;致倦库蚊在不同季节的产卵习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年01期 |
5 |
邹亚丁,熊美华,徐莉娜,李安梅;致倦库蚊酯酶活力滤纸法测定技术[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年02期 |
6 |
夏北成;陈海东;周昌清;;致倦库蚊发育与温度的关系[J];生态科学;1992年01期 |
7 |
苏晓庆;致倦库蚊的生殖行为和寿命的实验室观察[J];昆虫学报;1985年04期 |
8 |
仇序佳,雷群邦,曹淑娴,张思捷,李逸明;灭幼脲Ⅰ号对致倦库蚊及舍蝇的生物效应[J];动物学研究;1985年S1期 |
9 |
蒋杰贤,张愉快,高隆声;温度、光周期对致倦库蚊成虫前期存活、发育的综合影响模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年04期 |
10 |
黄炯烈,王迅;致倦库蚊溴氰菊酯抗性株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同源性分析[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8年03期 |
11 |
谢超,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J];昆虫学报;2002年02期 |
12 |
康杨;魏红雨;郁涛;;致倦库蚊饲养驯化的初步体会[J];四川动物;2006年01期 |
13 |
宁长修,姚超群,刘国元,石佑恩;苏云金杆菌H-14灭蚊幼虫的实验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5期 |
14 |
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三个地理株杂交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8年04期 |
15 |
孟庆华;;致倦库蚊(C.fatigans)各龄幼虫形态上的区别[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
16 |
宁长修;姚超群;毛明;;紫外线照射致倦库蚊绝育研究初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992年03期 |
17 |
蒋杰贤;张愉快;;致倦库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4期 |
18 |
严子锵,何桂铭;幼虫期食物量对致倦库蚊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J];昆虫学报;1991年04期 |
19 |
甘才光;吴秋雁;仇序佳;;灭幼脲Ⅰ号对致倦库蚊DNA代谢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20 |
夏北成;周昌清;陈海东;;致倦库蚊种群动态模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