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枞科学钻探预导孔(LZSD)揭示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深部岩石组合与蚀变矿化作用
【摘要】:正一、火山地质庐枞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火山岩盆地带的中心部位,盆地内火山活动强烈,按火山活动的先后可分为四个旋回,每个旋回都以暴发相开始,接着为溢流相,最后是潜火山的侵入和/或火山活动间隙期的沉积。不同旋回的火山岩的空间分布具有规律性,其中龙门院旋回和砖桥旋回的火山活动主要发育于盆地的北部和中西部,而双庙旋回和浮山旋回的火山活动主要发育于盆地的中东部和西南部。四个
|
|
|
|
1 |
郑洪汉,高维明,朱照宇,黄宝林,卢良才;山东半岛和苏皖北部的第四纪火山活动[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
2 |
张明军,李忠勤,秦大河,效存德,康建成,李军;南极洲伊利莎白公主地区250年来火山活动记录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10期 |
3 |
张鸣冈;;大洋火山活动国际讨论会[J];地震地质译丛;1980年03期 |
4 |
国家地震局赴菲地震考察组;;菲律宾地震和火山活动研究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85年03期 |
5 |
蔡福祥;雷州半岛第四纪火山活动的特征及强度(摘要)[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
6 |
肖龙,瞿沪然;滇西老厂一带发现第四纪火山活动产物[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4年02期 |
7 |
黄镇国,张伟强;台湾的火山活动[J];热带地理;1995年01期 |
8 |
韦玉凤,聂保锋,穆大卫;火山活动的环境资源效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9 |
洪汉净;;“中国主要火山活动监测研究”项目成果介绍[J];国际地震动态;2006年09期 |
10 |
陈洪洲;杨金山;程宇;张立忱;欧阳兆国;王丽梅;李天翔;;黑龙江省新生代火山活动分期[J];东北地震研究;2007年01期 |
11 |
王禹萌;周文斌;于洪池;谭宇文;武成智;孙继才;;温泉逸出气体观测在长白山火山活动研究中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2009年02期 |
12 |
胡久常;郭明瑞;刘伟;郑在壮;;海口地区火山活动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09年04期 |
13 |
李世超;李廷栋;刘正宏;徐仲元;耿树方;彭媛媛;董晓杰;李刚;;大兴安岭中段莫克河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
14 |
张之平;;陕西勉略地区古火山活动初析[J];西北地质;1980年01期 |
15 |
W. F. Rowell
,A. D. Edgar
,薛治安;美国西部新生代富钾的镁铁质火山活动:它与深部消亡作用的关系[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01期 |
16 |
张虎男;;华南沿海新生代火山活动的基本特征[J];东北地震研究;1990年01期 |
17 |
孙延贵;可可西里北缘中新世火山活动带的基本特征[J];青海地质;1992年02期 |
18 |
周藤贤治
,方孝悌;陆弧火山活动向岛弧火山活动位移——东北日本弧第三纪火山活动的时间变迁[J];海洋地质译丛;1994年05期 |
19 |
汤吉舜;;浅谈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J];地球;1995年02期 |
20 |
王承祺;杜向荣;刘继贤;;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火山群 第十五章 科洛—五大连池火山群形成的方式、类型与火山活动规律[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