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龙门山断裂与其周边断裂地震序列的关联性及雅安地震

王静静  张怀  石耀霖  
【摘要】:正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发生Ms7.0级雅安地震,这是继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5年。相互作用是所有断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很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不同方法都说明了断裂带之间或同一断裂带不同断裂段之间发生的地震都存在着触发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地震目录上,即地震的发生时间和空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勇,曾允孚;试论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以成都盆地为例[J];矿物岩石;1994年01期
2 赵济湘,陈智梁,张选阳;应用GPS技术监测龙门山、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及近期地震趋势[J];四川地震;1996年02期
3 B·C·Burchfiel;L·H·Royden;R·D·Vander Hilst;B·H·Hager;Z·Chen;R·W·King;C·Li;J·L;H·ao;E·Kirby;任俊杰;;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J];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08期
4 林茂炳;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李勇,曾允孚;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李渭娟,梁桂培,姚政生;龙门山及其邻区地球物理场与地震的关系[J];华南地震;1995年02期
7 吴山,赵兵,苟宗海,邓明森,邓江红,胡新伟;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J];矿物岩石;1999年03期
8 王瑀;;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与龙门山都江堰段旅游区规划的契合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9 周济元;;论龙门山地区构造体系的演变及其形成机制[J];地质通报;1987年04期
10 刘和甫,梁慧社,蔡立国,沈飞;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J];地质学报;1994年02期
11 张立立;叶超;许武成;;地震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12 赵友年,赖祥符,俞如龙;龙门山推覆构造之初步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85年00期
13 赵小麟,邓起东,陈社发;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J];地震地质;1994年04期
14 林茂炳;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1996年03期
15 吴山,赵兵,胡新伟;再论龙门山飞来峰[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6 周自隆;;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研究的新进展[J];四川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17 陈瑶;胥晓;张德然;魏勇;;四川龙门山西北部植被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J];生态学杂志;2006年09期
18 韩应钧;;龙门山南段前缘古构造演化与大中型气藏[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3年01期
19 刘树根,罗志立,戴苏兰,Dennis Arne,C.J.L.Wilson;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J];地质学报;1995年03期
20 李晓琴,覃建雄,殷继成;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J];山地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少安;项爱民;周新;;龙门山区域重力网起算基准的扰动分析与汶川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胥颐;李志伟;刘建华;徐亚;;龙门山构造带及汶川震源区的深部构造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宋文杰;程先琼;朱介寿;顾勤平;徐华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源及龙门山地壳上地幔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邬晓松;郭洪波;;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区开展体育旅游的初探[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蔡学林;魏显贵;;初论岩石圈的楔入作用——以龙门山岩石圈为例[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6 王兴志;张帆;石新;曾德铭;宋章强;;龙门山前缘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因研究[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余年;王绪本;朱迎堂;徐权辉;黄文彬;;龙门山逆冲构造大地电磁测深新证据[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小波;;汶川地震与龙门山旅游重建构想[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海丰;朱介寿;顾勤平;;青藏高原东缘及龙门山被动源地震剖面及台阵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杜学彬;范莹莹;刘君;安张辉;解涛;谭大诚;陈军营;;汶川Ms8.0大震陆基与空间电磁现象[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钢;青藏东缘地壳形变特征及龙门山地区深部动力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冯斌;龙门山后山大断裂带贫困人口问题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李月;松潘—阿坝及东缘龙门山地区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陈健;四川龙门山南段铜镍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殊;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6 操成杰;川西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与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7 唐文清;基于GPS监测的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运动形变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果;强震条件下层状岩体斜坡动力失稳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克明;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书兵;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宝成;龙门山地区构造地貌及其水系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左蔚;龙门山隧道对龙门山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威;龙门山谢家店震积体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4 廖瑛;基于测绘遥感技术的龙门山烃渗漏信息提取与油气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凤林;晚新生代龙门山走滑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过程[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郭斌;龙门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韩建辉;龙门山中段清平飞来峰的厘定及形成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佐臣;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6年
9 王迅;龙门山风景名胜区投融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史翔;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北川—邓家地区构造变形样式及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光余记者 杨华春;三年后 龙门山又是青山绿水[N];成都日报;2008年
2 陈四四;龙门山 古蜀文明的“阿里巴巴”?[N];四川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争平通讯员 徐汇东 郑赤鹰;龙门山传出琅琅读书声[N];经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颖春;“成都后花园”重建路上亦喜亦优[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记者 屈永志;龙门山地震攻关提速[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启民 吉书 杨华春;龙门山作证 彭州倾力打造科学重建样板[N];成都日报;2009年
7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杨振之北京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黄笑;建设龙门山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陈文勇;开发龙门山旅游资源 推动“全域成都”建设[N];成都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昌云 贺少成 高柱 方大丰;人人都是“新闻官”[N];工人日报;2009年
10 马晓东;龙门与河津[N];山西政协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