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海北部陆架区微地貌类型及其成因探讨

李晶  张志珣  李阳  
【摘要】:正全新世以前东海经历数次大规模的海进海退,海平面的变化导致水动力条件和沉积作用发生改变。全新世以来海平面稳定后,东海北部陆架入海河流、海岸地形、沿岸流、潮流、波浪等多重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塑造发育了复杂多变的海底微地貌。本文结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1:100万海洋区域大地调项目中取得的侧扫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资料,利用最新取得的成果对东海陆架区的微地貌类型及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及研究,对了解东海北部区域的地质、地貌、水动力特征及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海洋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三级地貌单元划分,东海北部为潮间带和现代河口三角洲。大量的侧扫声纳显示,东海北部海底底坡主要是由平坦光滑的海底组成,局部存在具有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成因也不尽相同的海底微地貌。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海洋地质前沿》征稿简则[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2 ;《海洋地质前沿》征稿简则[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7期
3 ;海洋地质杂志社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学术研讨会通知[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4 孙松;王世伟;李超伦;;黄海中华哲水蚤C5发育期油脂积累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1年02期
5 徐兆凯;崔镇勇;林东日;李铁刚;李安春;;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影响下的全新世沉积物物源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张志珣;李阳;;东海北部陆架区微地貌类型及其成因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经;;陆架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流域盆地的物质迁移的响应和反馈-以长江为例[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姜亚洲;程家骅;李圣法;;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研究[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兆礼;高文烨;;东海赤潮高发区夜光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的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5 朱持则;范其平;周庆;陈信雄;;远望号风力观测资料对风场的动力热力订正检验[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胡芬;严利平;李建生;;东海北部黄海南部小眼绿鳍鱼数量分布及群体组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秦曾灏;李永平;袁耀初;于润玲;;海洋对1996年6月一次黄海快速东移温带气旋的三维动力响应[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伍玉梅;徐兆礼;樊伟;崔雪森;;近21年中国东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李惠玉;;东海区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陶建峰;姚静;;江苏近海高分辨率潮流场数值模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炜炜;东海中北部主要游泳动物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林龙山;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渔业生物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官文江;基于海洋遥感的东、黄海鲐鱼渔场与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余雯;夏季西北冰洋三界面碳通量的估算与测定[D];清华大学;2010年
5 潘国富;南海北部海底浅部沉积物声学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3年
6 陈蔚芳;南海北部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季节变化及其调控过程[D];厦门大学;2008年
7 吴璟瑜;中国东南近海光吸收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云海;中太平洋及东海陆架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陈斌;长江口附近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王世伟;黄海中华哲水蚤繁殖、种群补充与生活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海域悬沙的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唐晓晖;东海北部温盐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3 姜亚洲;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4 杨丽阳;沉积物中的木质素在物源示踪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娜;脂肪酸等生物标志物在海洋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建平;东海北部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磊;南海北部陆架区域的海洋锋及锋面涡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杨丽芬;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混合过程观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孙晓燕;中国东海北部泥质区晚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尚婷;南海和北极海域海洋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青;让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中日东海问题磋商仍难获实质进展[N];华夏时报;2006年
3 黄一琨;解决东海问题仍需耐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本报驻日本首席记者 于青;东海共识:中日互利双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杨洁篪外长就东海问题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中日东海协议,无损中国主权权利[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叶文添;东海油气田谈判第五轮 日本再探中国底线[N];中国经营报;2006年
8 记者 董立万 通讯员 李旭晔;以科技促服务 用创新谋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记者 钟燕平;加强麦田管理 促进冬前形成壮苗[N];农民日报;2008年
10 郭冰;浙江全力打造海上管理平台[N];中国海洋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