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
【摘要】:正1.引言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青藏高原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出现了地壳强烈形变、上地慢物质的上涌以及地壳物质的重新分异、组合与运移,从而成为了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试验场,多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地学家的关注。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地学家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对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地区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场特征和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从各自的角度对该区的构造变形,物质运动等进行了讨论。然而,以往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剖面,莫霍面的起伏和速度结构,而对该区三维密度结构研究相对较少。方剑和柯小平分别给出了青藏高原岩石层和地壳三维密度结构,但分辨率都比较低分别为2°×2°和1°×1°。本文采用5′×5′重力异常资料,结合0.5°×0.5°P波速度层析成像结果,最终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0.5°×0.5°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