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探测
【摘要】:正1.引言瞬变电磁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8年,薛国强,李貅提出了基于等效导电平面法以二次电导微分参数为特征的瞬变电磁隧道探测成像新方法,改变了原有解释仅依靠视电阻率断面的情况,提高了解释精度。隧道内的瞬变电磁探测一般采用中心回线法,由于隧道内空间狭小,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单条测线测量,不能像地面探测一样布置阵列式测线网络,仅能得到单条剖面的平面图件,给水体三维空间定位带来了难度。本文采用类似大定源回线装置在回线内部1/3边长的范围进行观测,得到了三维观测数据体。根据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曲线特征将磁场展开成类似中心点的多项式形式,实现了有偏移距下的视电阻率定义。结合现场工程试验,对三维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插值,实现了视电阻率三维成像。分析得到了含水构造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并通过钻孔验证。
|
|
|
|
1 |
潘怀文;中国地震电磁观测系统发展展望[J];地震;1998年S1期 |
2 |
V.erv,J.Pek,O.Praus;波西米亚块体西部长周期电磁研究(英文)[J];地震地质;2001年02期 |
3 |
郭红旗,臧德福,王群力,蔡建文;XBH2000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系统[J];石油仪器;2002年03期 |
4 |
马玉虎,张铁军,唐艳红;兴海6.6级地震前电磁异常特性的综合分析[J];高原地震;2001年01期 |
5 |
;宽频电磁勘探系统的研制[J];地质与勘探;1980年02期 |
6 |
P.B.Keating;王百寿;;利用平板模型的航空电磁数据的时间域反演[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1年01期 |
7 |
;连续电磁阵列技术开发成功 如有足够的测网密度,可部署探井井位[J];国外测井技术;1996年05期 |
8 |
崔焕敏;;深部探查方法——电磁频率测深法及地电化学法的应用现状综述[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2年04期 |
9 |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与系统集成”子课题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查[J];地质装备;2008年06期 |
10 |
孙樞;;利用磁性分离礦物的方法[J];中国地质;1955年10期 |
11 |
;Geophysics,VoL.55,No.2,1990论文文摘[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0年05期 |
12 |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方向[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3 |
A.И.查博罗夫斯基;朱文泉;;苏联的电法勘探工作[J];地球物理勘探;1958年03期 |
14 |
M.Von.Knorring
,周怡;POLAR剖面的横断面[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9年04期 |
15 |
王华军,罗延钟;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2.5维有限单元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16 |
刘显志;;终点切断警报器[J];地质与勘探;1958年19期 |
17 |
;外刊题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年06期 |
18 |
;部分国外最新期刊中与地球物理有关的题录[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4期 |
19 |
宋建华;刘婷婷;张启生;;宽带多通道数字电磁接收机在频谱激电方法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1年21期 |
20 |
严忠武;;地震成因的最新解释[J];江苏科技信息;199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