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信息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探讨
【摘要】:正1.引言《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确立了总体目标:"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实现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总体目标,开展地震安全信息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的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四方面内容:(1)必须切实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能力。要加强"三网一员"和志愿者队伍的管理,规范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急救援效能;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管理,规范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实现地震应急预案标准
|
|
|
|
1 |
葛文军;范飞龙;;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构建地震安全新太原[J];山西地震;2008年04期 |
2 |
刘佳,钟贻军,张国荣,王兵;汕头市澄海区3.8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启示[J];华南地震;2004年04期 |
3 |
陈英方
,崔秋文
,陈长林
,李桂莲;美 英 日地震灾害保险简介[J];防灾博览;2003年03期 |
4 |
许慧鹏;;走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J];城市与减灾;2009年06期 |
5 |
冯义钧,黎益仕;地震安全标准化综述[J];中国标准化;2005年10期 |
6 |
杨懋源;新中国地震应急工作历程(一)[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6期 |
7 |
;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J];山东政报;2009年02期 |
8 |
侯茂生;依靠政府职能、科技进步、公众参与三者紧密结合,搞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工作[J];地震学刊;1997年02期 |
9 |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震应急工作的通知[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3期 |
10 |
;减灾短讯[J];防灾博览;2006年03期 |
11 |
高建国;地震应急期的分期[J];灾害学;2004年01期 |
12 |
杨燕;邓民宪;;江苏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概况[J];防灾博览;2007年01期 |
13 |
;济南泉城广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J];防灾博览;2009年02期 |
14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演练指南》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7期 |
15 |
李钢
,赵广堃
,安福禄;地震应急救助装备——综合救生平台的研制与应用前景[J];城市与减灾;1999年04期 |
16 |
苏桂武,聂高众,高建国;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J];地震;2003年03期 |
17 |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通过专家审定[J];城市与减灾;2004年02期 |
18 |
黄牡珍;南靖县实验小学防震演练小结[J];福建地震;2004年01期 |
19 |
高全锁,杨志刚,张梅;谈山西洪洞M_L5.0地震的应急[J];山西地震;2005年02期 |
20 |
李平;;从九江地震谈减灾应对[J];城市与减灾;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