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江库区深部地壳结构与构造研究
【摘要】:正为了获得新丰江库区地壳结构和构造特征,根据测区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分布情况,布设了一个主动源深地震测深综合观测系统。它由一条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和一个三维地震台阵构成。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北西—南东向展布,穿过水库地震密集区,全长约227km,沿剖面布设了3个主动源和41个观测点。三维地震台阵覆盖水库地震密集区,约由50个地震台站组成,范围约50×40km~2。在距台阵70~9km莫霍面反射波临界距离范围内的不同方位布置了4个主动源,其中2个震源与剖面共用。地震台阵在用于记录主动源莫霍面反射波信号的同时,还进行了为时14个月的地方震观测。本文利用这一观测系统取得的地震波走时资料,获得了新丰江库区壳幔二维P波速度结构剖面,以及台阵下方上地壳三维速度和波速比结构扰动分布图像。
|
|
|
|
1 |
强鲁斌;吴宏钧;罗仁辉;张国军;;浅析皂市枢纽交通公路五标段崩塌体稳定性[J];人民长江;2008年21期 |
2 |
单福聪;;九甸峡库区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年04期 |
3 |
章林云;广东省河源、海丰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J];华南地震;1983年03期 |
4 |
姚虹,孙克忠,滕吉文,程立芳;利用PS反射波研究西藏雅鲁藏布江北侧局部地区深部地壳结构[J];西北地震学报;1982年04期 |
5 |
赵明辉;丘学林;徐辉龙;施小斌;吴世敏;叶春明;夏少红;;南海北部沉积层和地壳内低速层的分布与识别[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
6 |
林隆栋;;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6期 |
7 |
孙金龙;夏少红;徐辉龙;丘学林;朱俊江;;2010年南海北部海陆联测项目简介及初步成果[J];华南地震;2010年S1期 |
8 |
夏少红;丘学林;赵明辉;徐辉龙;叶春明;陈营华;;香港地区海陆地震联测及深部地壳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5期 |
9 |
童永春;江苏地区莫霍面与地壳均衡特征初探[J];地质与勘探;1985年09期 |
10 |
滕吉文;王谦身;王光杰;徐亚;张雪梅;;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特异重力场与深部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11 |
黄海波;夏少红;丘学林;赵明辉;卫小冬;陈国耀;;海陆地震联测:相邻地震台站的信号及震相特征对比[J];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06期 |
12 |
;“南海及其邻区深地震探测与地壳结构研究”专辑征稿启事[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2期 |
13 |
周玉泉;“面向”——构造研究中有意义的概念[J];地质科技情报;1987年01期 |
14 |
Ю.М.Пущаровский
,蔡学林;苏联1986—1990年期间构造研究的主要方向[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12期 |
15 |
康自立;浅谈有关成矿构造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某地洼区铀矿成矿构造研究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2年01期 |
16 |
徐景文;崔作舟;;地质力学研究中的深部地质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
17 |
胡和平;锅底潭水库库区岩溶渗漏分析[J];江西水利科技;1999年03期 |
18 |
丘学林,赵明辉,叶春明,王天楷,王平,张毅祥,夏戡原,李昭兴;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4期 |
19 |
魏斯禹,滕吉文;我国几个大地震地区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关系的初步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02期 |
20 |
张长厚;韧性剪切带构造研究的进展[J];地学前缘;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