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国良,孙宇航,孙青格,王立红;华北、扬子、塔里木地块显生宙古地磁数据[J];地震地质;1996年02期 |
2 |
高坪仙;古地磁研究的新领域──介绍一个古地磁和构造相结合的研究实例[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4年02期 |
3 |
张惠民,赵风清,王富福,张文治;华南地区古地磁研究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J];安徽地质;1994年Z1期 |
4 |
冯鹏飞;周建国;;广东乐昌泥盆-石炭系界线附近的古地磁初步研究[J];广东建材;2006年06期 |
5 |
张惠民,赵凤清;试论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以闽北地区的研究为例[J];地质论评;1994年04期 |
6 |
李永安,陈岩,Cogne Jean PASCAL,Gilder STUART,孙东江;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J];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
7 |
方大钧,楼刚,姜莉萍,李正祥;华南古地磁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5年04期 |
8 |
邓云山,孟自芳,郑彦鹏;塔里木盆地古地磁研究新成果[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
9 |
杨振宇,马醒华,孙知明,黄宝春,周烑秀,董金明,朱鸿;豫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7年04期 |
10 |
李永安,孙东江,郑洁;新疆及周边古地磁研究与构造演化[J];新疆地质;1999年03期 |
11 |
杨振宇,孙知明,马醒华,尹济云,Y.Otofuji;红河断裂两侧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
12 |
任收麦,朱日祥,黄宝春,张福勤,王红强;造山带内古地磁研究——以苏宏图早白垩世火山岩为例[J];中国科学D辑;2002年10期 |
13 |
陈化奇;;北祁连冷龙岭地区宁缠河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甘肃地质;2007年04期 |
14 |
任俊杰;张世民;;汶川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6期 |
15 |
张世红,李正祥,吴怀春,王鸿祯;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古地磁研究新成果及其古地理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0年S1期 |
16 |
付璐露;沈忠悦;贺丽;董传万;程晓敢;唐立梅;杨树锋;;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
17 |
李永安,李强,张慧,孙东江,曹运动,吴绍祖;塔里木及其周边古地磁研究与盆地形成演化[J];新疆地质;1995年04期 |
18 |
许红,孙和清;南海增生棱柱体BSR分布及其构造意义:来自美日三维地震实验的推论[J];海洋地质动态;2001年01期 |
19 |
李永安,李佩贤,孙东江,程政武;甘肃玉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磁研究[J];地质论评;2004年04期 |
20 |
朱鸿,杨关秀,盛阿兴;河南禹州大风口剖面二叠纪地层古地磁研究[J];地质学报;199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