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近海工程高分辨率多道浅地层探测技术及设备

孟庆生  刘保华  王揆洋  贾永刚  郭秀军  
【摘要】:正我国近海水域的地质、地貌复杂多变,高分辨率探测其浅地层结构,对开发利用海洋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进行浅地层声学探测时,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普遍使用的仪器是单道浅地层剖面仪,但其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缺陷,如穿透深度有限、无法去除多次波、无法进行地层速度分析。目前常规的剖面仪的分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第七届亚太地区近海工程会议(PACOMS)征文[J];中国海洋平台;2005年05期
2 杨尚荣;第五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在天津举行[J];海洋工程;1990年01期
3 杨尚荣;第六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在桂林举行[J];海洋工程;1992年02期
4 柳枞阳,范时清,袁友仁;珠江口盆地中部浅地层结构特征与海底不稳定因素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1991年02期
5 范奉鑫;阎军;陈长安;栾振东;庄丽华;;冲绳海槽北部西坡的古三角洲沉积[J];海洋科学集刊;2007年00期
6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J];党史纵横;2008年07期
7 赵松龄,李国刚;黄海南部黄海槽沉积的成因及其浅地层结构[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5期
8 胡毓仁;;第三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召开[J];海洋工程;1986年03期
9 蔡锋,陈峰;广西廉州湾浅地层结构特征及其环境与工程意义[J];台湾海峡;1995年02期
10 王文介;珠江口浅地层结构与沉积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1982年02期
11 王本立;;第三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将于1986年4月在大连召开[J];海洋工程;1985年03期
12 ;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平台经济情报网暨《中国海洋平台》杂志年会在九江召开[J];中国海洋平台;1995年05期
13 于洪军;黄海、渤海大陆架的浅地层剖面仪测量与浅地层结构的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1995年00期
14 ;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平台经济情报网暨《中国海洋平台》杂志年会在温州召开[J];中国海洋平台;1996年06期
15 赵铁虎;张训华;冯京;;海底油气渗漏浅表层声学探测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6期
16 李俊杰;李广雪;文世鹏;杨荣民;郝坤;;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浅地层剖面结构与灾害地质[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12期
17 路国章;王西岗;;埕岛海域气象条件影响海床土变化分析[J];船海工程;2009年01期
18 吴增茂,孙士才;近海工程环境应用中各种风资料的平均时间分析[J];海岸工程;1995年03期
19 李西双;刘保华;赵月霞;李官保;刘晨光;裴彦良;;海底活动断裂研究方法及我国近海活动断裂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3期
20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生;刘保华;王揆洋;贾永刚;郭秀军;;近海工程高分辨率多道浅地层探测技术及设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陶建峰;姚静;;江苏近海高分辨率潮流场数值模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曹立华;徐继尚;李广雪;史经昊;;海南岛东方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韩若飞;张金城;范启雄;;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5 昌彦君;彭复员;朱光喜;;水下目标光电成像探测技术[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吴能友;张光学;蒋少涌;杨木壮;张永勤;耿建华;刘学伟;吴宣志;伍向阳;业渝光;许红;;“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研究进展[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前言[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赵金海;;海洋地壳结构探测技术在东海的试验[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陆洋;;中国南海高分辨率重力位模型及海底地貌影像[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六届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简介[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若干问题的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郝云超;中国东部陆海相互作用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曹瑞雪;海洋表层及次表层气泡测量及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4 罗柏文;深海钴结壳采集之微地形探测技术(浅水实验阶段)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陈双喜;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处37ka BP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海洋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杨俊钢;多源多时相SAR资料反演水下地形的同化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黄霞;海底原位地球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8 赵铁虎;海底高分辨率声学探测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肖尚斌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10 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探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初;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实时波束形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李近元;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运移及浅地层结构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陈晓辉;长江口泥质区百年来高分辨率沉积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潘大伟;曹妃甸浅海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瞿辰;中国及相邻陆域海域分区高分辩率面波频散层析成像[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6 俞琨;江苏近海二维潮流及石油类污染物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7年
7 于波;辽东湾海冰多极化SAR影像解译分析与分类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毕玮;近6年北太平洋风暴轴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孟庆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王立军;中国海区域的海洋数值模式与海—气耦合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工宣记者 初霞;海底丘壑几多?小仪器一探了然[N];哈尔滨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惠玲;点燃深海火种[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陈惠玲;点燃深海火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辛仪;我国首台浅水多波束测深仪问世[N];中国海洋报;2008年
5 梁钢华;可燃冰深海探测技术获新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王建高;海底地震“CT机”看透百米海底构造[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钱秀丽;我国海洋监测又添新帮手[N];中国海洋报;2008年
8 楼琇林邱中炎;海洋二所两项成果通过省科技奖初评[N];中国海洋报;2007年
9 陈惠玲;12个“863”课题研究勇当主力军[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陈惠玲;我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器性能国际领先[N];中国矿业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