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乐陈棋福刘瑞丰钮凤林  
【摘要】:正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历史上破坏最为严重的板内地震,地震发生在燕山隆起和华北平原接壤的唐山菱形块体上。与褶皱相伴生的唐山断裂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唐山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该断裂主要展布于所在背斜的东南翼和开平向斜的西北翼,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 NNE—NE 向断裂组成。自2001年10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地震之最[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2 王帅军;王夫运;张成科;黄灿;杨雅琼;齐浪;;北京及附近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J];华北地震科学;2011年02期
3 刘巍;;地震预报的未来[J];瞭望;2010年12期
4 宋洪伟;夏凡;龙文华;殷夏;;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J];城市地质;2011年02期
5 刘巍;;周恩来面对面交代的任务[J];瞭望;2010年12期
6 毕青;续外芬;金志林;沈坤;马丽霞;付虹;;滇南地震异常特征及M≥5地震预报技术方案研究[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7 《玉树石渠等高寒民族地区地震救援启示和建议研究》课题组;杨秀彬;拥措;代刚;范河川;;玉树石渠等高寒民族地区地震救援启示和建议[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文;刘杰;史海霞;周龙泉;苏有锦;;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面波速度变化[J];地震;2011年03期
9 朱治国;王晓强;刘代芹;李杰;祝意青;;2005~2009年喀什—伽师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地震[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10 纪友亮;蒙启安;单敬福;张革;;塔南—南贝尔凹陷南屯组下部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3期
11 屠志慧;孔令霞;张奇;潘磊;韩嵩;;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长兴组地震相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12 王敏;李强;王凡;张锐;王阎昭;师宏波;张培震;沈正康;;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2011年日本宫城M_W9.0级地震远场同震位移[J];科学通报;2011年20期
13 李松;;北京:延伸抗震设防[J];瞭望;2010年36期
14 张筠;吴见萌;;测井资料划分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有利相带[J];天然气工业;2011年07期
15 许冲;戴福初;肖建章;;“5.12”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参数统计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16 杨会丽;陈杰;刘进峰;余松;;2008年汶川地震相关堆积物的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17 张健中;任洪雨;刘国志;;永城市葛店矿区水文地质概述[J];河南水利;2002年06期
18 姚宏;郭培兰;龙政强;牟剑英;张华;;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地震;2011年03期
19 李峰;魏贵春;申学林;;大冶金山店铁矿区地震监测与成因类型探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20 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李涛;范鲁舟;;广西岩溶洞穴沉积物与地震记录初探[J];华南地震;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乐;陈棋福;刘瑞丰;钮凤林;;沿1976年唐山地震断裂带的地震丛集和重复地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桂萍;傅征祥;;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震预报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王绳祖;;大陆板内塑性流动网络、塑性波及地震趋势预测[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4 贺建平;;地震活动的强弱对地震机构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第三章 地震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0)[C];1993年
6 苏新忠;;唐山大地震罹难同仁纪念碑[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龚萱;陈棋福;王伟君;;2010年智利8.8级地震在北京地区触发的地震活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国民;张晓东;;2001年我国地震活动实况与2002年地震形势[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二[C];2002年
9 费宇红;张兆吉;张凤娥;陈京生;陈宗宇;王昭;;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10 嘉世旭;刘昌铨;;华北地壳结构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双双;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3 陈时军;不同构造环境的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4 李桂杰;固体“类流态”机理及其与地震孕震的相似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范军侠;辽河盆地海南—仙鹤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卢小慧;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尺度的水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郑秀娟;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王辉;中国大陆地震应变场研究与青藏活动地块区运动学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陈梅花;卫星遥感的热信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10 杨建军;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四川地区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范立新;武清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东营组地震相与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张进;黄河口现代海洋沉积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伍鹏;地震相干和曲率属性识别断层技术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董英;基于随机水文地质结构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单红宇;英86井区葡萄花油层储层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建宝;地震活动断层段潜在地表位移概率评价及基于GIS的系统设计[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9 曲希玉;南黄海盆地北部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及油气远景[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郭海洋;和田探区下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锐;加大管理力度 确保安全环境[N];开封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小军;唐山大地震为何余震未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冯登科;7·28永远的纪念[N];宝鸡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赵亚辉;记住灾难——为了远离灾难[N];人民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孙金凤;强震监测点年内再建130个[N];华夏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胡亚柱;汶川地震为何波及甚广?[N];南方日报;2008年
7 黄丹彤 张青梅 通讯员 何晓灵;广州也能感受“模拟地震”[N];广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洪宇;地震,我们该如何面对[N];辽宁日报;2006年
9 叶凯;“提前1—4天预警地震有可能”[N];东方早报;2008年
10 ;2009年12月份地震活动概况[N];大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